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正能量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唯美的句子 > 金水河(共10篇)

金水河(共10篇)

来源:唯美的句子 时间:2018-11-07 点击: 推荐访问:郑州金水河 积水潭

【www.ahstyy.net--唯美的句子】

金水河(一):

扩展句子使其更形象逼真:走进午门,是一个庭院,金水河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石桥.

走进午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走近午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广的庭院,波光粼粼的金水河像一条蓝丝带横贯庭院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石桥好像在守卫着那远去的河水 ,石桥略有一定的坡度,桥身中间窄,两边大,加上玉石栏杆的精细多样的雕刻,更增添了庭院整体建筑上的宏伟美丽.

金水河(二):

故宫博物院一些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这里(御花园)的建筑布局,和前几部分迥乎不同.( )
(2)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3)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但龙祥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

1)这里(御花园)的建筑布局,和前几部分迥乎不同.( 作比较 )
(2)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打比方)
(3)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但龙祥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流 ( 摹状貌)

金水河(三):

纪念塔前有一条金水河,它的长是120米,比宽的9倍少6米.金水河宽是多少米.方程形式解答

设宽是x米
9x-6=120
9x=126
x=14

【金水河】

金水河(四):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这句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是打比方. - -正好做到这

金水河(五):

内金水河 英文怎么说

the Inner Golden Water River

金水河(六):

金水桥,金鳌鱼东桥,十七孔桥,玉带桥,高粱桥的特点

一、金水桥天安门前面的那条河叫外金水河,在午门内太和门前的弓型人工河道,叫内金水河,跨越河上的五座并列的石桥,是内金水桥.内金水河河水从紫禁城西北角护城河引进紫禁城内,曲曲弯弯地流向南,再向东,又再向南,时隐时现,或宽或窄,与紫禁城东南角外的护城河相通,全长达两千多米.
  最华丽的河段在太和门前,既开阔又规整,装饰也颇为华丽.河底与河帮均用白石砌成,两面河沿设有汉白玉石的望柱和栏板.只有皇帝才能通过的主桥:五座内金水桥之中,居中的桥最长最宽,为主桥,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左右四座为宾桥,供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通行.天安门前面的金水桥是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所建.假如有人细心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七座桥上的玉石栏杆全都不尽相同.中间的桥是蟠龙雕花柱,桥面最宽,当皇权统治中国时期,此桥称为“御路桥”,只限天子行走.“御路桥”两旁的叫“王公桥”,只许宗室亲王行走.“王公桥”左右的叫“品级桥”,准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行走.至于在太庙(现称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门前的称为“众生桥”,则准许四品以下的官员行走.
  金水桥分为内外金水桥,建于明永乐年间.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内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上,系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横亘在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的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为外金水桥,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金水桥的蓝本,出自元皇城的周桥.而周桥的设计师和主持建造者,是一位普通石匠—元代河北曲阳的杨琼.曲阳盛产玉石,石雕技艺唐宋以来已名闻于世.杨琼出身于石工世家,他的石雕“每出自新意,天巧层出,人莫能及焉”.公元1276年,修建元皇城崇天门前的周桥,很多人画了图送上去,都未选中.而杨琼的设计方案,使元世祖忽必烈十分满意,下令督建.《故宫遗录》中记有:这周桥“皆琢龙凤祥云,明莹如玉,桥下有四百石龙,擎戴水中;甚壮”,为皇城增色不少,因而明皇城的建造者,把它照样搬来,用以营造金水桥了.
  外金水桥共计七座.中间五座造型别致、雕刻精美的石桥分别与天安门城楼的五个门洞相对应.桥南(包括桥)距城门洞62米,桥与桥之间距离5米.桥稍有坡度,中间出现拱面,而且桥身中间窄,两端宽,呈“][”型.这种变化多姿、起伏曲折的线条,似“蹑玉桥之长虹”,更增添了天安门的华丽.
  七座桥在建制使用对象上各有不同.正中的一座最为宽扩宏大,长23.15米,宽8.55米,为皇帝一人专用,称为“御路桥”;御路桥左右的桥宽5.78 米,叫“王公桥”,是宗室亲王们通行的;王公桥外侧的桥较窄,宽4.55米,叫“品级桥”,是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们走的;在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中山公园)门前的两座桥比品级桥还窄,叫“公生桥”,供四品以下官员、兵弁、夫役来往使用的.现在人们看到的这两座桥已不是昔日的“公生桥”,曾于解放后扩建,桥身加宽为11.8米.桥的建筑装饰也不一样.御路桥的白石栏杆柱头上雕刻的是蟠龙望柱,下衬云板,其余四座的白石栏杆上皆雕成荷花栏柱.从桥的使用对象、建制和装饰,可看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多么森严.
  为了保护金水桥这座古建筑,解放后,政府采取措施,对汉白玉石栏及花岗岩桥面多次进行了修缮,并在石栏杆外又加了一道保护性铁栏杆.
二、金鳌鱼东桥金鳌玉蝀桥原名金海桥,又叫御河桥,俗称北海大桥.它在团城脚下,横跨于北海与中海之间.宽8米,长150米.桥的两端原有明代嘉靖皇帝所建的牌坊,桥西牌坊的匾额是“金鳌”,桥东牌坊的匾额是“玉蝀”,故称“金鳌玉蝀桥”.这座桥为石砌7孔拱券式,中心孔券面有浮雕兽头,原栏板均为平顶方形覆莲柱头望柱.整个桥身如同一条洁白无瑕的玉带,是我国古老堤障式石拱桥的典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的车辆不断增加,金鳌玉蝀桥桥面过窄,且坡陡弯急,已难以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有人提出,中央领导的汽车从中南海出来后向东行驶必经团城,一旦汽车撞到牌坊或直接撞向团城,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有人建议拆除团城,把路面拉直,另建新桥;但众多的文物工作者及古建筑学家都坚决反对!团城是金、元、明三代形成的重要古迹,同北海建筑构成一组完美和谐的古建筑群,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当要“拆除团城”的消息传到国家文物局后,顿时引起大哗,尤其急坏了郑振铎先生,他立刻请来了梁思成、范文澜、翦伯赞等几位专家学者进行会商.会商的结果是,如果既要保留团城,又要使桥面扩宽,唯一的办法是将桥身向中南海方向拓宽.于是,郑振铎立刻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个报告,直陈自己的意见.他的好友沈雁冰是文化部长,以最快的“特急件”直送总理办公室.梁思成先生还请苏联权威专家参观团城,以期得到支持,并未奏效.后来他就直接去见总理,当面恳陈保护团城的意见.为防备不测,留下完备的资料,郑振铎局长又让专家罗哲文赶快去北海团城,进行测绘拍照,搜集文献资料,尽快在《文物保护参考》杂志上发表.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郑振铎接到了总理办公室的电话,通知他陪同总理视察团城,同去的还有副局长王冶秋.  1954年6月的一天,周恩来冒着酷暑来到了团城.周总理来到团城后,他先是环团城走了一圈,然后站立在城墙边,时而眺望北海的琼岛,时而又专注地观察来往的车辆,还不断地向郑振铎等文物工作者询问有关情况,最后他把目光移向中南海方向说:团城的一砖、一瓦、一树、一石都不能动!把桥面向中南海方向扩展,只是需要把“金鳌”、“玉蝀”两个牌坊拆掉就可以了.  这一决定,在当时实在是一个惊人而又皆大欢喜的决定.拆掉后的两个牌坊,移到了陶然亭公园,可惜在“文革”期间,当做“四旧”销毁了.  改建后的金鳌玉蝀桥,保持了原桥的风格,把桥面拓宽到34米,桥身加长至220米,中间的车行道为27米,两边的人行道为3.5米,由原来的7孔改为9孔,中间一孔用于通水,其余封堵作为装饰.为安全起见,把石栏板改成高高的铁栏杆.1972年再一次把栏杆加高.  注:有的著述说,是1974年再次加高铁栏杆;应该是1972年.当时,天安门广场发生抢花事件后,又有人从北海大桥上往下跳,进入中南海,所以铁栏杆又一次加高.那时我在总政保卫部工作,亲历此事.特此说明.三、十七孔桥颐和园依山水,园中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在湖的 西 晚上的十七孔桥部,
  有一西堤,堤上也修造六座造形优美的桥.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系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颐和园,原是作为帝王的行宫与游赏花园,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整座园林,以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为中心,依不同的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等,精致而优美.
  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由十七个券洞组成,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远远望去像一道长虹飞跨在碧波之上.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蝀凌波”四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此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十七孔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很象麒麟,十分威武.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异常,极为生动.
  出文昌阁向南,湖滨小岛上即知春亭,因岛上遍植桃柳,最早显春意,故得此名.站立亭中远眺近望,远、中、近景一览无遗,是观全园景色的最佳地点.岸边还有元朝宰相耶律楚材祠.再向南行,即可见全园最大的廓如亭,八角重檐,由内外三层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独具特色.该亭如一秤锤,压在十七孔桥东端,挑起桥西侧的重点景区南湖岛.廓如亭旁边有一铜牛,铸于1775年,是特有景观,青铜牛身下是石雕的海浪纹须弥座,表示镇水之意.
坐落在宽阔的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整体桥长150米,宽8米,因由17个桥洞组成而得名,是园内最大的一座石桥梁.它西连西湖岛,东接廊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造型优美的十七孔桥,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观感,被此桥的参与,将空旷的孤寂感消弭无踪,这些都是造园设计者神工巧匠的神来之笔.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比起北京石狮子最多的卢沟桥,还多上59只.观赏石狮的奇趣造型,别有一番游兴.
  从全湖来看,长长的西堤与从西堤岔出去的短堤将湖隔成三块,而分立其中的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岛,分别象征着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道教信仰中的不老仙境.从全园来看,南湖岛与万寿山佛香阁的位置在对景手法上呈一宾一主之姿.而西堤之外无限深远,借用园外西山淡抹的自然风光,给人开阔之感,确是景无边,意不尽.
  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虫柬 凌波”四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此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
   颐和园十七孔桥
  造型优美的十七孔桥,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观感,被此桥的参与,将空旷的孤寂感消弭无踪,这些都是造园设计者神工巧匠的神来之笔.四、 玉带桥
  地理位置:北京颐和园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玉带桥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
  玉带桥拱高而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柱倒影参差,在皱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它是颐和园里著名的建筑物之一.五、高粱桥 位于北京市西直门外,北京展览馆东北侧,高粱河上.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也有说建于明初的),现存桥为清代所建,被列入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朝建大都就在这一带.高梁桥就是元代出和义门的主要道路.明、清时为出西直门往西北向的主要道路.
  高粱桥原来在桥的南北各有牌坊一座,南牌坊之南额题为“长源”,北额为“永泽”,北牌坊之北额题为“姿安”,南额为“广润”.
  高粱桥过去是北京人公认的踏青之处.刘侗在《帝京景物略》记云:“岁清明,桃柳当候,岸草遍矣,都人踏青高梁桥.”袁中郎在《琼花斋集》中是这样记载高粱桥的:“"高粱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可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窃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九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仕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桥下的高粱河由玉泉山、昆明湖流向德胜门水关的.《天咫偶闻》所谓:“西直门而西北,有如山荫道上,应接不暇,去城最近者为高梁桥……沿河高楼多茶肆.”慈禧太后去颐和园往往在高粱桥附近的倚虹堂船坞上船,经白石桥、万寿寺、麦钟桥、长春桥,直达颐和园和玉泉山.也有石路从西直门经高粱桥直达畅春园、圆明园和颐和园.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起点西直门火车站即在高粱桥东侧.高粱桥也随之繁华起来,路旁两侧商贾云集,店铺林立.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人民解放军入城式也发生在这一带.
  解放后,高粱桥逐渐被民宅及市场所淹没,高粱河在桥北侧修成暗河;南侧则形成了水沟.高粱桥也因高粱桥路的繁华而成为交通堵塞路段.古桥的保护情况让人堪忧.现在高粱桥一带建设西直门交通枢纽.

金水河(七):

阅读并回答问题。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 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1 .文段中说明的起点是: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表明空间方位转移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3.文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1.天安门
2.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
3.作诠释、打比方


【金水河】

金水河(八):

杨公翥有厚德全文翻译如题

【金水河】

【原文】 杨公翥有厚德,为景皇帝宫僚;居京师.乘一驴,邻翁老而得子,闻驴鸣辄惊,公遂鬻驴徒行.天久雨,邻垣穴,潴水公舍,家人欲与竞.公曰:“雨日少,晴日多,何竞为?”金水河桥成,诏简有德者试涉,廷臣首推公焉.【译文】 杨公翥有高尚的品德,是景帝的幕僚,在京城居住.骑着一头驴,邻居有一个老汉生了一个儿子,听到驴的叫声就受到惊吓,他就把驴卖了徒步行走.天久下雨,邻居在墙上挖洞,水蓄满了杨公翥的屋子,家人要与其理论.杨公翥说:“下雨的日子少,晴朗的日子多,为什么要去争辩呢?”金水河的桥建成了,征召有高尚品德的人尝试穿过,朝廷的大臣们第一个推举杨公翥.【注释】 1】 居:居住 2】鬻:卖 3】垣:墙 4】潴水:蓄水 5】竞:争辩 6】简:挑选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对待人要宽容大度,要懂得礼让. 【金水河】

金水河(九):

有关黄河的历史人物故事
有没有关于他们的故事

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
第二个资料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 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 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 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 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 鸟鸣嘤嘤."
九、黄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损
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 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 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十、黄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损
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 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 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 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 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十一、黄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损
唐朝立国之初,励精图治,经济迅速恢复.由于其经济贸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于西北,因而西北地区的屯田垦殖搞得有声有色.黄土高 原的林牧区开辟了大片农田,垦田数十万亩.每丁耕田有二三百亩, 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唐代定都黄土地的中心城市-长安.盛唐气象,国力达到顶峰, 都城的规模当然前无古人,耗用木材无数.仅就长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宝鸡、眉县、周至、户县等邻近山中采伐外,还远到岐山、陇山和当时岚州(今岚县)、盛州(今内蒙额尔多斯高原一带)采办.
十二、黄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损
宋代建都开封,因为洛阳附近黄河南北的山岭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远去吕梁山采伐,当时渭河上游林区也横遭暴劫.史载北宋刚 刚立国,就在秦陇之间大肆采伐.陕西秦岭、子午岭、罗山,宁夏贺 兰山、大盘山,甘肃沼河、陇南山地,森林先后遭到破坏.宋朝官商 每年仅从陕甘间的陇山就采得大木万株以上,竟使当时开封城内良木堆积如山,私商采卖木材更是不计其数.
十三、黄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损
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 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 北京的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万根.
十四、黄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损
满清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 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破坏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 全成了光山秃岭.
十五、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实的一片黄土. 黄土本身土质疏松,没有任何抗冲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护.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为最,草原次之,农作物则几乎为零.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扫平具备保护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没有保护 能力的农作物.
十六、呜呼!黄河!
呜呼!千百年来,我们就这样在刀斧和战火中毁灭了黄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叹伐尽林木营造的无数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黄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为它土质疏松,颗粒细腻,植被 一经破坏,水土流失就极其严重.很快我们就听到了哀婉的叹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十七、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沟壑纵深
目前高原上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1公里以下的 支沟、毛沟更是不计其数.一道道沟壑最终的归宿都是黄河,它们不停 地切割着黄土高原,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十八、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们今天称之为黄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满眼是嶙峋干裂、支离 破碎的黄土,没有树,甚至没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叹:人类的先民们, 怎能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发出如此灿烂的文明?
它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十九、一场暴雨地形巨变
随着植被覆盖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沟壑强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时,两侧也在拓宽,并且发展出支沟,支沟又发展成毛沟.这样的变化, 往往只需要数年、数月、数天甚至一场暴雨过后就能完成,因此黄土高原 也被称作世界上地形改变最为迅速的地区.
二十、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
每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这些沟壑.每年流失的 16亿吨泥土,绝不仅仅是把一条河染成触目惊心的黄色.它随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冲决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涤荡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
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亲河 终于成了"中华之忧患".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头等大事.
二十二、守着黄河缺水,郑州可为中游一例
郑州本来因水而兴,它依傍黄河,还有贾鲁河、熊耳河、金水河从 城中流过.但随着工农业的巨大发展,污染日趋加重,引水渠道纵横交错,三条曾经流淌不尽的河流先后枯竭.至70年代,郑州已完全依赖 黄河供水.
二十三、山东缺水,越近黄河越缺水
山东的水资源情况更加紧张,人口和耕地分别占到全国的7.2% 和7.3%,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顷耕地占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国的17.3%.是越接近黄河水资源越短缺, 到黄河一带径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鲁西北的临清、冠县一带竟只 有25毫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黄河,你是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故事在你周围扮演……”.
《黄河颂》的歌词,道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唱出了黄河的不朽功绩.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
——摘自《黄河颂》
与尔同消万古愁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渡黄河
〔明〕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过黄河
〔明〕李东阳
清口驿前初放船,
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
一夜狂风到海边.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唐 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 杜甫《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话传说: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历史人物:
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
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金水河(十):

武汉的江河湖泊的名称、特点.不要抄的!好的加5分.

  太多了!不让抄一点点打?
  武汉境内的长江、汉江、倒水河、滠水河和举水河等5条河流的水质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郊区县水质基本达到天然饮用水标准.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态环境.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长江武汉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亿m3、汛期长、水位变化显著.河道比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约束,产生了天兴洲、白沙洲等淤积而成的沙洲.长江武汉城区最窄处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宽1100米;最宽处位于青山镇,宽3880米.汉江从蔡甸区进入武汉市,在南岸咀注入长江,在武汉境内河道弯曲达22处.
  湖泊
  武汉素有“百湖之城”的美誉,现有大小湖泊166个,承雨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5个.在正常水位时,湖泊水面面积为942.8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率为11.11%,居全国各大城市的首位.其中主城区湖泊41个,远城区湖泊129个,其中跨市、区湖泊9个.各区湖泊数量最多的是蔡甸区拥有湖泊49个,黄陂以23个湖泊位居第二.其他各区湖泊数量分别是:江岸2个、江汉7个、硚口2个、汉阳7个、武昌4个、青山2个,洪山17个、东西湖20个、蔡甸区49个、汉南6个、江夏17个、黄陂23个、新洲14个.
  主城区湖泊名录
  江岸区:塔子湖、鲩子湖.
  江汉区:西湖、北湖、鲩子湖、机器荡子、菱角湖、后襄湖、小南湖 .
  硚口区:张毕湖、竹叶海 .
  汉阳区:月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莲花湖、墨水湖、龙阳湖、三角湖(跨蔡甸区).
  武昌区:紫阳湖、四美塘、沙湖-外沙湖、沙湖-内沙湖、东湖-水果湖.
  洪山区:南湖、晒湖、野芷湖、杨春湖、东湖(跨武昌区)、严西湖、严东湖、汤逊湖(跨江夏区)、野湖、王家湖、竹子湖、青潭湖、青菱湖、北湖、车墩湖、五加湖、黄家湖(跨江夏区).
  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从市境中央横贯东下,江北有汉水纵向来汇,分割市区为武昌、汉阳、汉口三部分,形成武汉三镇隔水相峙的格局.长江武汉段有8条支流,依其流向分别从南北注入长江.这些河流港汉又与诸多湖泊串联,不仅是武汉市水运网络的主干,又为武汉市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境内水域面积有1 37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6.76%.
  主要河流有8条,其基本特征如下:
  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其干流由汉南区流入市境,经汉南区、汉阳县、武昌县、黄陂县,在青山区白浒山下离市区,由新洲县向家湾出境.
  市区江段流程为60公里,市辖县流程为85公里,合计长江武汉段市境流程145公里;其江面宽度一般为1 000~1 200米,最宽处达3 400米.最高水位为1954年8月18日的29.73米,江水深45米,最大流速每秒3米;最低水位为清同治四年正月初九(1865年2月4日)的10.08米,江水深26米,流速每秒1米.江底砂砾层一般厚25米,江水常温平均16~19"C,属弱碱性淡水.
  长江在武汉市境内北纳东荆河(又称通顺河)、汉水、府河(沦水)、滠水、倒水、举水等支流,南接金水、巡司河、青山港等较大支流.长江武汉段为顺直分汊河型,江水上自汉南区入境后,主流流向在洪水和枯水期有所不同.枯水期主流偏左岸下行,遇白沙洲分为两股,主流居左沿汉阳区荒五里边滩,下行至汉阳边滩过渡到右岸,与另一股经白沙洲右汉潜洲右缘鲇鱼套而下的支流,汇合于长江大桥上游500米处.然后主流从大桥第七孔下泄,接汉水来水贴武昌岸而下.至徐家棚附近,被天兴洲又分为两股,主流沿右岸蒋家墩进入右汊,并逐步过渡到天兴洲右缘,贴岸流至武钢工业港出洲尾后,再次向左岸水口过渡,被天兴洲头分割的左汊水流自石油码头贴谌家矶、西流湾、五通口、沙口而下汇合主流后贴阳逻岸下,至龙口附近又逐渐过渡到右岸,经白浒山出境.
  洪水期杨泗矶受大军山挑流之势,主流折向左岸沌口,入白沙洲右汊中部,沿杨泗港而下,靠长江大桥汉阳岸4号孔泄出,接汉水来汇,主流又偏右岸,流至天兴洲,分左右两股下行,抵沙口附近汇流,靠阳逻岸而下,经白浒山离境.
  长江武汉段的南北岸有几对山矶,即纱帽山与赤矶山、大军山与砣船矶、小军山与杨泗矶、哈蟆矶与石嘴、龟山与蛇山、谌家矶与青山以及阳逻十里长山等节点,控制江水横向摆动.为此,此段河床基本稳定,岸基变动不大,并以龟山与蛇山为共轭点,分为上下两截.上截几个节点,约束长江在此呈现藕节状江段,龟山与蛇山之间的江面窄而水深,江宽为1 160米.自此以下,江面渐宽,至青山处宽达3 400米,江水既浅,且被天兴洲割为两股.多年来主流左右滚动,至本世纪初,主流线稳在右岸,其流量占总流量的90%,天兴洲南缘被江水冲刷塌缩,年幅度达0.3公里,而北缘淤积增多,洲体北移,右汊遂辟为主航道.
  汉水有沔水、夏水、襄河、汉江等称.其干流有3个河段,从源头至丹江为上游,长890公里;下至钟祥县皇庄为中游,长270公里;再下至武汉龙王庙为下游,长382公里,干流全长为1 542公里.汉水从西向东由汉川县张湾乡流人市境,在新沟水口左岸进入东西湖区,抵汉口集家嘴汇入长江,境内流程62公里;其中市区流程为48.8公里.
  汉水河道在市境弯曲狭窄,且多分汊,河势左右摆动,水流冲刷两岸崩塌严重.新沟河段为一急弯,弯曲半径甚小,河岸逐年被冲刷塌崩.1963年8月,在弯颈附近冲出新水道,新老河床同时过水,截弯后,流程缩短1.3公里,比降流速增大,加之河岸抗冲力差,致使新河道冲深扩宽,老河道受回流影响于1964年淤塞,汉水全部改走新道.
  汉水注长江之口,两岸无山矶控制,历史上河水多次改道入江.两宋时,汉水有两个入江口,且并存于龟山南北两侧,两支分流流量时有强弱.明成化初,汉水在郭师口(一作郭司口)一段裁弯取直,龟山南侧河道从此淤塞.自此汉水注江定位于龟山北麓,汉口即从汉阳县析出.汉水武汉段有弯道22处,主要弯道为水口段、杨柳青吕家湾段和刘家台段3处,进入市区有易家墩、陈家墩和罗家墩3处.汉口附近河宽为200米左右.
  汉水武汉河段水文泥沙特征对河床变化有一定影响.据仙桃水文站数据显示,汉水下流最大流量为每秒14 600立方米,最小为每秒180立方米.按年径流总量测算,年平均输沙率最大为每秒5 030公斤,最小为每秒487公斤.在均县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起后,汉水输沙量显著减少,前后相差3.37倍.
  东荆河(古称沌水)’发源于汉水下游南岸龙头拐,是汉水下游唯一的天然分洪道,由沔阳县龙家台入境,向东流经曲口,在汉阳县南部与杜家台洪道汇合后,至汉阳沌口镇以南注入长江,市境流程55公里,流域面积3 782平方公里.
  东荆河自大洞口至沌口镇一段长17公里,此段河面开阔,水清碧透,洪水期河宽约500米,枯水期河宽100米左右;春冬季水深2~3米,夏季水深达10米;一般流量每秒1 000立方米,汛期最大流量每秒达6 000~8 000立方米.旧时,东荆河经常泛滥成灾.解放后,沿河两岸人民筑堤建闸,基本根除水患.
  府河有两个河段,上段名浸水、界河;下段名沦河、朱家河.府河发源于湖北随州市大洪山北麓,原流经随县、安陆、应山、云梦、应城、汉川六县入汉水.1959年湖北省治理刁汊湖,改府河下流由云梦东进孝感,至卧龙潭与环水汇合,再入市境黄陂县与滠水并流,流经东西湖北面,在汉口谌家矶入长江,市境流程48公里.
  滠水 源头有两处,即大悟县的老君山和小悟山.自大悟县河口镇进入黄陂县,从北到南纵穿黄陂县境,至五通口与谌家矶之间的江嘴入汇长江,市境流程105公里.
  倒水、举水 发源于鄂豫交界的大别山区,流域面积分别为1 793和4 045.6平方公里.倒水自红安南入境,上流比降大,水流如倾倒,故名;举水自麻城县南入境.两河自北向南纵贯新洲县,分别在该县的龙口和大埠镇入长江,境内流程分别为43和51.4公里.
  金水河(又名涂水、濞水) 发源于鄂东南幕阜山,流域面积为2 676平方公里.自咸宁县斧头湖入境,流经武昌县西南部,在金口镇汇人长江,境内流程43公里.
  按汉口水文站及各支流实测水文资料计算,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汉口测量断面)为7 070亿立方米(其中汉水388.4亿立方米、金水16.73亿立方米、府河O.78亿立方米).汉口站以下三水(滠水、倒水、举水)为36.73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过境地表径流量为7106.55亿立方米.除河流、湖泊外,全市还有较大的渠道45条,全长558.78公里;有较大的河港107条,全长339.81公里.(表37)
  表37 武汉主要过境河流特征值统计表
  河名
  代表地区
  平均坡度(‰)
  境内流程
  (公里)
  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流量(秒立方米)
  多年平均径流量
  (亿立方米)
  最大
  最小
  平均
  长江
  汉口
  0.159
  145
  1 800 000
  76 100
  2 930
  21 100
  7 070
  汉水
  仙桃
  0.78
  62
  159 000
  12 300
  325
  1 230
  (388.4)
  金水
  金口
  3.O
  43
  2 676
  216
  0
  53.2
  (16.78)
  府河
  东山头
  11.4
  48
  15 208
  11 000
  0.5
  10.9
  (10.780)
  滠水
  长轩岭
  12.8
  105
  1 317
  3 160
  O
  305
  9.620
  倒水
  李家集
  4.8
  43
  1 793
  3 100
  O
  23.9
  7.537
  举水
  凹子港
  4.3
  51.4
  4 055
  5 180
  O
  61.5
  19.395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已计入汉口站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之内的值.
  地产河流武汉市大部分地区(武昌区、汉阳区、洪山区、东西湖区、汉南区)属平原湖区,其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2.2%.这一区域地形变化缓慢,地面坡降不大,市区地产河流程短,河道窄,且有人工开挖者.
  巡司河又称里河,源于武昌县汤逊湖,经李桥、板桥、千家街、长虹桥、武泰闸,至鲇鱼套入长江,河长16公里;左汇黄家湖水,右汇南湖水,汇水面积460平方公里;武泰闸以下河段宽度50~300米.
  径河又名六姓河、六业河,西起东西湖径河农场东端口,东至东西湖养殖场磨子口,流经闸河注入府河,全长14公里.其中府河从李家墩至盘龙城段为捷径河,是现径河的一段.
  黄孝河位于汉口腹地低洼处,是原汉口城区的一条小河.明崇祯八年(1635年)筑袁公堤,因就地取土,遂在六渡桥东北处掘挖成较大湖淌,并与后湖相通,形成一条全长12.4公里、宽20~30米、深3米、汇水面积84.6平方公里的渠道,旧称“老河”.后因黄陂、孝感等商贩借此水路下汉经商,故名黄孝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公堤筑成后,堵住黄孝河的出水口,河水转入后湖.
  玉带河 亦是在崇祯八年(1635年)筑袁公堤的同时,为导泄汉水入江的人工河,河宽约两米,紧靠袁公堤外.后因汉镇人口渐增,居民逐水而居,河道变窄,至清同治三年(1864年)建筑汉口堡,玉带河随之全部填湮.
  新河又名小新河,位于武昌积玉桥与徐家棚之间,系清末为便于商船停泊避风,人工开挖的一条新河.向东呈弧形突出,南注入长江,河长约1 000米,宽约30米.
  东流港河 位于东西湖区东北部,西起径河口,东至塔耳头泵站,经排水站排入府河.全长4.5公里,河宽60米,最宽处150米,平均水深1.5米,最深3米,沿线有大小港汊20余条.
  汉北河 为1972年建成的人工河,西起天门县万家台,向东至武汉市辛安渡后,分南北两支,北支从孝感县东山闸接府河注入长江,南支从东西湖区新沟闸泄入汉水.全河长110公里,其中流经市境东西湖区的流程为7.8公里,河床宽30~112米.以河道位于汉水之北,故名汉北河.
  另外,分布在黄陂、新洲两县的低山区小溪、细流众多,承雨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条,细小支流有350余条.这些河流都是山溪性的河流,其特点是大雨后常有洪峰出现,但调蓄洪水能力很差.山洪暴发时,有的河流的洪水直接注入当地水库;有的河流的洪水流人江河.(表38)
  表38 武汉市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地产河流统计表
  区县
  河名
  长度
  所经区、县位置
  (公里)
  发源地
  流经地
  流入河
  黄陂县
  李集河
  30.5
  大悟孙家冲
  黄陂姚集
  滠水
  蔡店河
  11.5
  蔡店茅屋集
  黄陂姚集
  滠水
  李有亮河
  39.O
  蔡店陈冲
  黄陂姚集
  滠水
  梅店河
  129.5
  天岗、姚家山
  长轩岭十棵松
  滠水
  泊沫港
  139.2
  朱家山、龙王尖
  泥河
  长汇河
  221.5
  塔耳新屋嘴
  流入夏家
  寺水库
  西里甲河
  26.0
  长堰金王
  家冲
  滠水
  洪山区
  巡司河
  16.O
  汤逊湖
  武泰闸
  长江
  汉南区
  蚂蚁河
  17.4
  汉南东城垸
  水洪大嘴
  长江
  新洲县
  沙河
  37.O
  麻城黄麻
  白塔河
  举水
  西流
  白塔河
  道观河
  12.7
  大绮山
  南流
  鲍湖
  孔子河
  盘石桥
  三台河
  长江
  少河
  16.4
  黄岗官坳
  少潭河水库
  周铁河
  15.7
  将军山
  周家寨
  沙河
  贺桥河
  31.3
  蟠塘罗
  郑楼
  沙河
  三庙河
  15.1
  黄岗马鞍山
  旧街
  沙河
  打石河
  16.5
  潘塘镇
  街埠河
  10.71
  南极乡
  仓埠
  武湖
  【湖泊】 武汉市境内有大小湖泊140余个,承雨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5个.在正常水位时,湖泊水面面积为942.8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率为11.11%,居全国各大城市的首位.境内湖泊因位于江汉平原边缘,多系河间洼地湖、河流壅塞湖和河流遗迹湖,亦有因地壳运动形成的构造湖.有的湖泊湖水侵入丘陵岗地的侵蚀河谷,湖岸曲折,港汊交错,湖岸有侵蚀崖和湖滨阶地等.较大的湖泊有武昌县的梁子湖(跨武昌县、鄂州市、大冶县)、斧头湖(跨武昌县、嘉鱼县)、鲁湖、汤逊湖,汉阳县的东湖、西湖、小啬湖,黄陂县的童家湖(跨黄陂县、孝感县)、武湖(跨黄陂县、新洲县)、后湖,新洲县的涨渡湖,市区与近郊的东湖、沙湖、南湖、严东湖、严西湖等.湖泊水浅汊多,消落区大.一般水深为2~3米,最深的湖泊是武昌县的牛山湖,其水深为6米左右.大多数湖泊水质清新,透明度大,底部光照较强.多数湖泊为浅碟形,湖水位稍有变化,湖泊水面面积则有较大变化.汉阳县的后官湖,当湖水位为18.5米时,湖泊水面面积为21 839亩,湖水位为20.5米时,湖泊水面面积为51 144亩.由此可见,湖水位仅2米之差,而湖泊水面面积之差竟达29 305亩.
  主要湖泊 武汉市区与近郊主要湖泊有24个.清末,由于三镇筑堤建闸,隔断江河与湖泊通道,大中型湖?白面积逐步缩小.1967年后,因围湖造田,共有5万亩的太子湖和北湖的水域面积仅余1.2万亩;随后,严东湖、黄家湖和青菱湖亦填湖耕作,湖水面积锐减;野湖,外汤逊湖因归属纠纷则长期荒芜.
  东湖 位于武汉市东北部、市区的东部,是湖北省江汉湖群中的一个中小型湖泊.全湖山水环抱,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具有供水、养殖、游览等方面的综合功能,是一个重要的内陆水体.
  东湖原与沙湖、白羊湖相通,湖水紧贴青山江边.清末,白羊湖淤塞成一条小港,东湖与沙湖随后分离,东湖主体亦不断淤小,自民国初至武汉解放初的40年间,东湖共缩减6平方公里.东湖又是敞水湖,湖水经青山港与长江相连,随江水夏涨冬落.
  1913年青山港重建后,东湖由天然湖泊转为人工控制的内陆水体.全湖分为郭郑湖、汤菱湖、小潭湖、团湖、筲箕湖、后湖、庙湖、喻家湖八部分,并与沙湖、阳春湖、戴家湖有水道相连,全流域面积约190平方公里,东湖本身集水面积约为119平方公里.
  东湖水位一般在19.05米上下,此时湖水面积为30.75平方公里,湖水容积为7 35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为2.2米左右;当水位达到最高21米时,湖水面积为32.8平方公里,最大容积达1.24亿立方米,最大水深为5.88米.
  东湖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属暖湿的北亚热带气候.湖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6.7℃,极端最高气温为40℃左右,比市中心低1~2℃;极端最低气温为~16.7 C,比市区高1℃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160.5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473毫米.东湖全年风向频率以北风、东北风为最高,占39 %;多年平均风速为2.3米/秒;湖区瞬时最大风速达15.9米/秒.
  东湖平面形态复杂,全湖岬湾交错,湖岸曲折.当水位为19.78米、湖水面积为31.75平方公里时,湖岸线长1l1.5公里,直线长11.3公里,折线长13.5公里,最大湖宽8.1公里,平均湖宽2.9公里,此时最大水深4.66米,平均水深为2.48米,水深具有北浅南深的特点.
  东西湖 位于汉口西北郊.其中东湖又名绿野湖,原来湖水面积为22~26平方公里,湖坐标高15.5~19米;西湖原来湖水面积为81~87平方公里,湖坐标高19.5~20.5米.两湖有长约5公里的径河相连通,西湖水通过径河与东流港流人东湖,再出府河人长江.
  东西湖处于汉水和府河下游,这一地区的湖泊,主要是河流遗迹湖、河问洼地湖和河道变迁淤塞湖,包括桑台湖、月牙湖、黄土湖、巨龙湖、玉龙湖、黄四湖和杜公湖等,大小湖泊密布,河港纵横,水系紊乱,排水不畅.全境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22.5公里,除吴家山、柏泉山、睡虎山和12个较高土墩外,其余均芦苇丛生,年年洪水泛滥.
  本世纪50年代初期,经一些小型民垸围垦,东西湖水面调蓄面积尚有90多平方公里;之后,由于围垦建场,绝大部分湖泊已经消失.至今东西湖围垦区调蓄水面在19.5米水位时,只有16.6平方公里,其中河湖水面9.4平方公里,沟港水面4.4平方公里,精养鱼池水面2.8平方公里,其调蓄水面只占全区面积的3%强.
  月湖 位于汉阳区龟山西北麓,因形似弯月,故名.又分为上、下月湖.东西长3 150米,南北宽约450米,总面积达1.42平方公里.该湖原直达江边,后因城市扩建,填湖造屋,面积日渐缩减,仅剩一泓湖水.
  紫阳湖 又名滋阳湖,位于武昌蛇山之南,东临首义路南段.湖水面积为357亩,水深2米左右.湖中多莲藕,每至夏季,紫色荷花满湖,故又称紫阳湖.
  青菱湖 古名长湖,因湖水清澈,野菱繁茂,多称青菱湖.位于洪山区青菱乡.湖东距黄家湖约2.1公里,西距十里长渠1.5公里,南与武昌区凤凰山交界,北邻青菱港约50米.50年代初,湖面36 000亩,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2米左右.湖面70%被青菱、荷花、蒿芭所占;60年代,湖周农户围湖造田,以致湖面缩至9 000亩,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渐趋荒芜.(表39)
  已湮湖泊 武汉市地属古云梦泽范围,由于地层结构变化,泽水面积缩小,陆地随之扩展,遂形成一些构造湖、洼地残积湖和水流改道的淤积湖,武汉乃成为百湖之市.湖泊大小各异,深浅不一,明清以前,即有内湖20余个.后因地理环境的变化、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区内湖大都填筑湮没,所剩无几.(表40)
  表39 1985年武汉市区百亩以上湖泊一览表
  湖 名
  坐落
  面积(万亩)
  湖 名
  坐落
  面积(万亩)
  东湖
  武昌东
  4.83
  太子湖
  汉阳县西南
  O.77
  沙湖
  武昌姚湾
  O.73
  菱角湖
  洪山区西
  O.088
  南湖
  武昌南
  O.96
  东西湖
  东西湖区
  0.0(水域合计)
  紫阳湖
  武昌
  15.03(公顷)
  大湖
  东西湖严家湾
  O.39
  北湖
  青山东南
  O.50
  月牙湖
  东西湖走马岭
  O.07
  严西湖
  洪山区东
  1.89
  墨水湖
  汉阳区三里坡
  O.50
  严东湖
  洪山区南
  O.95
  龙阳湖
  汉阳汤家山
  O.27
  汤逊湖
  武昌东南
  9.56
  月湖
  汉阳区东
  0.08
  黄家湖
  洪山区南
  O.88
  莲花湖
  汉阳区东南
  O.015
  青菱湖
  洪山青菱寺
  1.18
  换子湖
  汉口西马路
  O.027
  野芷湖
  武昌区南
  ——
  马场湖
  汉口新华路
  O.02
  野湖
  武昌石嘴
  O.28
  北湖
  汉口新华路
  O.025
  表40 武汉市城区已湮湖泊一览表
  湖 名
  坐 落
  湮没情况
  都抚湖(司湖、藩湖)
  武昌区政府下首
  填筑为公园
  西川湖
  原与都抚湖相通
  填筑为公园
  宁湖(菱湖、明月湖)
  --
  武昌筑花堤填没
  都司湖
  令武汉音乐学院
  旧两湖书院内湖,填筑
  西湖
  今湖北医学院附属一院
  填筑湮没
  歌笛湖(锅底湖)
  今武昌水陆街与紫阳路之间
  城市建设
  长湖
  今武昌紫阳桥北
  城市建设
  教唱湖
  今武昌医巡司街
  城市建设
  私湖
  今凤凰山西城壕附近
  城市建设
  筷子湖
  今武昌区筷子街
  城市建设
  墩子湖
  今武昌区紫阳公园
  城市建设
  紫阳湖
  今武昌区紫阳公园
  城市建设
  小湖
  今紫金山小龟山之间
  城市建设
  郎官湖(汉阳南湖)
  今汉阳区凤栖山南麓
  明末已湮
  小南湖
  今汉口新华路
  城市建设
  岗柴墩
  今汉口新华路
  城市建设
  花桥
  今汉口赵家条
  城市建设
  四方凼子
  今汉口新华路
  城市建设
  小湖
  今汉口新华路
  城市建设
  四口
  今万松园路
  城市建设
  黑泥湖
  今黄浦路西
  城市建设
  后湖(黄花地,黄花涝,潇湘湖)
  今汉口中山大道西北
  1905年筑起张公堤后,堤内渐淤成陆.今汉口后襄湖、南湖、北湖、换子湖、马场湖和机器凼子等小型水域,皆为后湖遗址.

本文来源:https://www.ahstyy.net/jz/153355.html

上一篇:孤独(共9篇)
下一篇:慧空(共8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正能量句子网 https://www.ahstyy.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正能量句子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35696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