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正能量句子网 > 热门阅读 > 宋宁宗(共10篇)

宋宁宗(共10篇)

来源:热门阅读 时间:2018-11-07 点击: 推荐访问:宋光宗宋宁宗 宋宁宗年号

【www.ahstyy.net--热门阅读】

宋宁宗(一):

大宋宁宗嘉泰甲子年距今有多少年了
距今有多少年了,是什么年份?

宋宁宗嘉泰甲子年(公元1204年),距今805年

宋宁宗(二):

请问南宋孝宗皇后谢苏芳的介绍.

南宋 宋孝宗 谢皇后名苏芳(1132-1204年)今天的渐江绍兴人.1132年宋高宗绍兴五年生.公元1146年入宫,曾是宋高宗的吴皇后的侍女,1156年因其长相美艳绝伦,又懂得书法绘画,被赏赐给当时的宋高宗养子赵昚既后来的宋孝宗,赵昚因她长得像他已经死去的爱妻郭氏,加上谢氏又知书达理,贤惠善良,深得赵昚喜爱.公元1162年,宋高宗退位,传位于赵昚,赵昚即位就是宋孝宗.宋孝宗即位后,立即册立谢氏为贵妃,代掌后宫,时年29岁.由于谢氏对宋高宗和吴皇后极为孝敬,宋孝宗于公元1164年隆兴二年册立为皇后,时年31岁.谢氏协助宋孝宗恢复岳飞名誉,严厉惩治已经死去的秦桧的家族,重用张浚和虞允文等主战派,力图整军备战,恢复中原,收复中原失地.宋孝宗在位二十多年间,南宋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政治清明,史称乾淳之治.这里面和谢皇后的贤德分不开,宋孝宗对谢皇后的默默支持十分感动,对她理加敬爱.公元1189年,宋孝宗退位,传位给太子赵惇,赵惇即位就是宋光宗.谢皇后被尊称为太上皇后.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专横跋扈,谢太后因此看不下去,劝阻李凤娘要学学吴太皇太后的母仪风范,却被李凤娘恶语中伤,两人由此争执甚至发生动手动脚,皇后李凤娘一把将谢太后推倒在地.太上皇赵昚听罢谢太后的哭诉后,大怒,气得大病一场.此后几年,宋光宗和太上皇之间由于李凤娘的挑拨离间关糸越来越差.公元1194年,一代有作为的南宋皇帝宋孝宗在对不孝儿子宋光宗和不孝儿媳皇后李凤娘极度失望和伤心中忧郁而死去时年68岁,临死前,身边只有谢太后陪伴他,光宗和皇后仍然不来看望.不久,谢太后悲愤联合朝中大臣把宋光宗拉下皇帝位子,让其和李凤娘所生的皇子赵扩即位,就是宋宁宗,并得到当时还在世的八十多岁高龄太皇太后,宋高宗的皇后吴氏的支持.宋光宗成为太上皇,李凤娘随之成为太后.宋宁宗尊称谢太后为太皇太后.公元1197年,太皇太后吴氏在其夫宋高宗去世十年之后也去世,享年84岁.谢太皇太后晚年生活虽然有儿孙相伴,但是自从夫君去世后,没有人陪伴她说说话,她心中十分寂寞.公元1204年,在度过失去夫君赵眘的第十个年头中的一个秋天中终于解脱,也追随其亡夫而去,享年72岁.   谢皇后像.【宋宁宗】

宋宁宗(三):

叶绍翁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写成游园不值的

  宋宁宗时的开禧北伐失败以后,宋室再次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和议,宋、金之间再次处于相对稳定的对峙状态.到了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蒙古灭金以后,南宋又面临着更加强大的蒙古汗国的威胁,直至灭亡.在这段时期里,史弥远、贾似道相继擅权,朝政黑暗,国势孱弱.诗坛上激昂悲壮的歌声逐渐减弱,而吟风弄月、投谒应酬之作则日益流行,宋诗进入了尾声阶段.然而要求抗敌御侮的主题一直不绝如缕,到了宋末还一度成为诗坛主流,使宋诗放射出最后一束光辉.
  先后与宋王朝对峙的辽、金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接受了比较先进的汉文化的影响,逐渐走上了封建化的轨道.辽、金的社会文化形态呈现出契丹、女真民族的原有文化与汉文化相融合的特色,而游牧民族特有的豪放、刚健的民族性格则对辽、金诗歌有着深刻的影响.辽诗所存作品不多,以契丹诗人的创作为主.金诗则作者众多,作品繁盛,在诗学理论上也相当成熟,形成了一代诗风.尤其重要的是金代出现了元好问这位杰出的诗人,其成就足以与宋代的一流诗人并驾齐驱.
  永嘉四灵的诗风 四灵的渊源和影响 江湖诗派的形成 江湖诗派的作品刘克庄与戴复古
  大约在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也就是陆游、杨万里等人进入创作晚期的时候,“永嘉四灵”开始出现在诗坛上.
  “永嘉四灵”是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这四人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的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为 “四灵”,曾编选《四灵诗选》,为之揄扬.“四灵”或为布衣,或任微职,都是命运落拓的贫寒之士.他们的生活面狭小,诗歌内容也比较单薄,只有少数诗写到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正如他们的诗集名称所显示的,他们的创作局限于书斋之中.宋末方回批评“四灵”说:“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于此数物一步不可离,而气象小矣.”(《瀛奎律髓》卷一○)这话确实击中了“四灵”的要害.“四灵”的诗诗都是薄薄的一册,每人存诗只有一二百首,他们是一群格局较小的诗人.
  “四灵”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宗,赵师秀曾选贾、姚之诗,合编为《二妙集》.他还称赞徐照说:“君诗如贾岛,劲笔斡天巧.”(《哀山民》)而时人赵汝回则认为“四灵”之诗“冶择淬炼,字字玉响,杂之姚、贾中,人不能辨也.” (《庐诗序》)与贾、姚一样,“四灵”的作品以五律为主要诗体.今存的“四灵”诗集中,五律皆占一半以上,其中较好的作品如徐照的《山中》和赵师秀的《龟峰寺》:
  世事已无营,翛然物外形.野蔬僧饭洁,山葛道衣轻.扫叶烧茶鼎,标题记药瓶.敲门旧宾客,稚子会相迎.
  石路入青莲,来游出偶然.峰高秋月射,岩裂野烟穿.萤冷粘棕上,僧闲坐井边.虚堂留一宿,宛似雁山眠.
  内容是描写清邃幽静的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艺术上精雕细琢,玲珑雅洁,接近贾岛、姚合的诗风.但由于过分注重炼字琢句,“四灵”的多数五律虽有较精警的句子,而全篇意境却不够完整.倒是他们的七绝间有意境浑融之作,例如翁卷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四灵”出现的时候,江西诗派的影响已渐趋衰微.当时陆游、杨万里等人以各具特色的新风格超越了江西诗风.“四灵”在主观上也想打破江西派的藩篱,他们选择被黄、陈悬为厉禁的晚唐诗人贾岛、姚合为典范,并在写作中尽量少用典故成语,都含有与江西派背道而驰的意图.叶适认为“四灵”诗风是对唐诗的复归,其实“四灵”与宋初的“九僧”在诗学宗尚、诗体选择乃至艺术风格上都是遥相呼应的.由于“四灵”在当时获得了远远超过其实际成就的名声.那些不满江西诗风又无力像陆游、杨万里一样自辟新路的诗人对“四灵”趋之若鹜,竟出现了“旧止四人为律体,今通天下话头行”(刘克庄《题蔡炷主簿诗卷》)的局面,并以稍后的江湖派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当时杭州有一个名叫陈起的书商,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其中有低级官员、隐逸之士,也有许多江湖谒客.从宋理宗庆元年(1125)开始,陈起为上述诗人刻印诗集,总称为《江湖集》.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就被称为江湖诗派.由于被收入《江湖集》的诗人身份各异,又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所以江湖诗派是一个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他们只是具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而已.
  在陈起始刻《江湖集》的前一年,即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权相史弥远擅行废立,次年又逼死了已被废黜的济王赵竑.史弥远为了钳制舆论,便从新刊的《江湖集》中找出“东风谬赏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和“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风杨柳相公桥”等诗句,诬为讥刺朝政,对作诗者进行迫害,《江湖集》被劈板禁毁,且诏禁士大夫作诗.“江湖诗祸”的发生一方面影响了江湖诗人的创作,使他们畏祸而较少咏及时事;另一方面却也使得江湖诗派名扬一时,反而提高了他们在诗坛上的声誉.
  江湖诗派成员众多,人品流杂,其中大多数人对于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他们热衷于交游、结社、互相标榜.有不少人甚至以诗歌作为干谒权贵、谋取钱财的工具.他们的前辈姜夔虽然结交高官,但尚能清介自守.而此时的江湖诗人则不再坚持那种操守和志趣,他们追求的是社会的承认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实际利益,他们写了许多用于献谒、应酬的诗,内容大多是歌功颂德或叹穷嗟卑,空洞无聊.此外,献谒、应酬之作往往是即席而成,率意出手,有时甚至逞才求博,以多相夸,结果辞意俱落俗套,在艺术上相当粗糙.
  当然,江湖诗派的情况十分复杂,不可一概而论.江湖诗人生活在社会下层,接触的生活面很广,诗歌的题材来源比较丰富.农民以及城市贫民的悲惨处境不时出现在江湖诗人笔下,例如许棐的《泥孩儿》把“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 的泥孩儿与“呱呱瘦于鬼,弃卧桥巷间”的贫儿作比,从而发出“人贱不如泥” 的慨叹,相当感人.
  江湖诗人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景抒情,他们在这方面受到“四灵”的影响,即字句精丽,长于白描.但境界较为开阔,又稍胜于“四灵”.例如陈允平的《青龙渡头》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天阔雁飞飞,松江鲈正肥.柳风欺客帽,松露湿僧衣.塔影随潮没,钟声隔岸微.不堪回首处,何日可东归?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宁宗(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写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写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这无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这首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一开头就从镇江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说起.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国的首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即孙权),只是现在已无处可寻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谓孙仲谋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现已无存.“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字.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平定叛乱.“想当年”三句,颂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作者借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
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几句也是用历史事实.“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的北伐之策,打无准备之仗,结果一败涂地.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作为对当时伐金须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的深切鉴戒.“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韩侂胄于开禧二年北伐战败,次年被诛,正中了辛弃疾的“赢得仓皇北顾”的预言.
“四十三年”三句,由今忆昔,有屈赋的“美人迟暮”的感慨.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至开禧元年在京口任上写这首《永遇乐》词,正好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两句,是说在京口北固亭北望,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路”是宋朝的行政区域名,扬州属淮南东路.)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过了四十三年,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壮志依然难酬.辛弃疾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使辛弃疾感到惊心,长江北岸瓜步山上有个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留下的历史遗迹.拓跋焘小字佛狸,属鲜卑族.他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率追兵直达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这就是后来的佛狸祠.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神鸦”是吃祭品的乌鸦,“社鼓”是祭神的鼓声.辛弃疾写“佛狸祠下”三句,表示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的话,民俗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臣民.这正和陆游的《北望》诗所谓:“中原堕胡尘,北望但榛莽.耆年死已尽,童稚日夜长.羊裘左其衽,宁复记畴曩.”彼此意思相同.
辛弃疾这首词最后用廉颇事作结,是作者到老而爱国之心不衰的明证.廉颇虽老,还想为赵王所用.他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辛弃疾在这词末了以廉颇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
辛弃疾词的创作方法,有一点和他以前的词人有明显的不同,就是多用典故.如这首词就用了这许多历史故事.有人因此说他的词缺点是好“掉书袋”.岳飞的孙子岳珂著《桯史》,就说“用事多”是这首词的毛病,这是不确当的批评.我们应该作具体的分析:辛弃疾原有许多词是不免过度贪用典故的,但这首词却并不如此.它所用的故事,除末了廉颇一事以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故事,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联,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史事,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宋词里是不多见的,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杨慎《词品》谓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是一句颇有见地的评语.

宋宁宗(五):

朱熹是什么时期著名的什么家,什么家【宋宁宗】

朱熹(南宋理学家)(1130.9.15-1200.4.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

摘自百度百科相关词条

【宋宁宗】

宋宁宗(六):

宋代时期的历史事件

  923年后唐同光元年·晋王李存勖称帝于魏州,是为后唐庄宗李存勖,国号唐,史称后唐.十月,庄宗攻入开封,后梁末帝自杀,后梁亡
  .冬,后唐都洛阳
  925年 三年·后唐灭前蜀,以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
  926年 四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
  ·十月,王延翰称王,建闽,仍称臣于后唐
  ·渤海为契丹所灭
  契丹天显元年·七月,阿保机死,次子德光即位,是为辽太宗耶律德光
  930年 长兴元年·后唐并盐铁、户部、度支三使为三司使一职
  932年 三年 ·后唐令国子监依西京石经本校定九经,雕版印制,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始
  934年 应顺元年·孟知祥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都成都
  936年清泰三年·夏,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上表,以幽蓟十六州为代价,换取契丹援助,叛后唐.九月,契丹军南下,大败后唐军.十
  一月,辽太宗册封石敬瑭为帝,国号晋,史称后晋.闰十一月,石敬瑭攻入洛阳,末帝从珂自杀,后唐亡
  937年后晋天福二年·后晋迁都开封
  ·徐知诰废吴帝杨溥,自即帝位,国号大齐
  938年 三年·徐知诰改名李□,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
  契丹会同元年 ·辽太宗诏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南京为东京
  942年 七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卒,侄石重贵继位,史称出帝或少帝
  945年后晋开运二年·南唐灭闽
  946年 三年·十二月,辽兵攻下开封,俘后晋帝石重贵北迁,后晋亡
  947年 四年·二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称帝于太原.六月,复都开封,国号汉,史称后汉
  辽天禄元年 ·正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入汴京,改国号辽,四月,辽太宗北返,至栾城卒.耶律倍子阮即位镇阳,是为世宗
  948年 后汉乾佑元年·正月,后汉高祖刘知远卒,子承佑继位,是为隐帝
  950年 三年·郭威自邺城起兵,攻入开封,隐帝被杀,后汉亡
  951年 后周广顺元年·正月,郭威称帝于开封,是为后周太祖郭威,国号周,史称后周
  ·刘知远弟刘崇称帝于太原,改名旻,国号汉,史称北汉
  ·南唐灭楚
  954年 显德元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卒,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柴荣
  ·十月,世宗大阅禁军,置殿前军,以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统之
  955年 二年 ·世宗下令废佛寺三万余所,僧尼括为编户,销铜佛像,铸为钱币.后周败后蜀,得秦、阶、成、凤四州
  957年 四年 ·世宗令大臣汇编律令为《大周刑统》
  958年 五年 ·南唐主李璟献江北、淮南十四州于后周,称臣,去年号
  959年 六年 ·后周世宗趁辽内乱,亲征,取瀛、莫、易三州及瓦桥、益津、淤口三关
  960年 七年 ·正月,陈桥兵变,拥立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国号宋,废恭帝,后周亡
  961年宋建隆二年·罢宿将典中央禁兵
  ·南唐中主李璟卒,子后主李煜继立
  963年 乾德元年·宋出兵攻周保权,假道江陵,高继冲纳地归降,南平亡.周保权降宋,湖南全境平
  965年 三年 ·宋兵攻蜀,孟昶降,后蜀亡
  971年 开宝四年·宋兵破广州,刘鋹降,南汉亡
  975年 八年 ·十一月,南唐后主李煜为宋军所俘,南唐亡
  976年太平兴国元年·宋太祖暴卒,弟赵光义夺取帝位,是为宋太宗赵炅
  978年 三年 ·钱俶纳土朝宋,吴越亡.陈洪进以泉、漳二州降于宋
  979年 四年 ·北汉主刘继元降宋,北汉亡
  辽乾亨元年 ·宋进军辽南京.辽军击败宋军于高梁河
  983年 辽统和元年 ·改国号大契丹
  986年 宋雍熙三年 ·宋军分路攻辽,于歧沟关等地大败
  990年 辽统和八年 ·封李继迁为夏国王
  993年 宋淳化四年 ·王小波、李顺起义.二月,四川王小波起义.十二月,败死;所部推李顺为帅
  994年 五年 ·五月,李顺失败,余部推张余为帅
  辽统和十二年·十月,契丹定均税法
  995年宋至道元年 ·二月,张余败亡
  辽统和十三年·四月,辽圣宗诏诸道民户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
  996年 十四年·改诸部族令稳为节度使
  1002年 宋咸平五年 ·李继迁攻陷灵州
  1004年 宋景德元年·契丹大举攻宋,交战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辽统和二十二年
  1029年 辽太平九年 ·东京舍利军详稳大延琳称帝返辽,国号兴辽,年号天庆;次年败死
  1038年 西夏天授礼法·党项首领元昊称帝,是为西夏景宗李元昊,建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延祚元年
  1039年 二年·西夏定朝仪,建蕃学(党项学)
  1041年 宋庆历元年·西夏军攻宋,败宋军于好水川
  西夏天授礼法
  延祚四年
  1042年 宋庆历二年·宋向契丹岁贡增银、绢十万两、匹
  辽重熙十一年
  西夏天授礼法·西夏景宗攻宋镇戎军,大败宋军于定川砦
  延祚五年
  1043年 宋庆历三年·宋、西夏议和成,宋册元昊为夏国主
  西夏天授礼法·宋范仲淹实行变法,旋罢
  延祚六年
  1044年 辽重熙十三年·辽兴宗亲率诸道兵攻西夏,败绩
  西夏天授礼法
  延祚七年
  1048年 西夏天授礼法·太子宁凌噶与浪烈等刺杀西夏景宗,谅祚(毅宗)即位,是为西夏毅宗李谅祚.没藏太后、国相没藏讹庞执政
  延祚十一年
  1041~ 宋庆历年间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1048年
  1061年西夏奲都五年·西夏毅宗杀没藏讹庞,废党项蕃礼,改用汉仪
  1063年 辽清宁九年·契丹皇太叔耶律重元叛乱,败死
  1066年 辽咸雍二年·复号大辽
  1069年 宋熙宁二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开始实行变法
  1071年 四年 ·王韶开拓熙河
  1077年 辽大康三年 ·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图篡权,暗杀皇太子耶律□
  1081年 西夏大安七年 ·西夏梁太后囚禁惠宗
  宋元丰四年·宋军攻西夏,败于灵州
  1082年 五年 ·宋改革官制
  西夏大安八年·西夏军攻宋永乐城,大败宋军
  1083年 辽大康九年·耶律乙辛谋叛辽投宋,被西杀
  夏大安九年·西夏惠宗复帝位
  1085年 宋元丰八年 ·宋神宗病死,高太后秉政,起用司马光,开始推翻熙宁新法
  1094年 宋绍圣元年 ·宋哲宗亲政,重新召用变法派贬逐守旧派
  1102年 宋崇宁元年 ·宋徽宗任蔡京为相,立元佑党人碑
  1104 三年 ·宋军克鄯州、廓州,进据河湟一带
  1105年 四年 ·设应奉局,置花石纲
  1114年 辽天庆四年 ·女真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取宁江州,出河店之战大败辽兵,进占宾、咸、祥等州
  1115年 宋政和五年 ·正月,阿骨打称帝,是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大金
  金收国元年
  西夏雍宁二年·宋军败西夏军于古骨龙城,又攻臧底河城,宋军败绩
  1118年 宋重和元年·宋遣使渡海往东北,始与金朝商议夹攻辽朝
  辽天庆八年
  金天辅二年
  1119年 宋宣和元年·宋军攻西夏统安城,大败.西夏军围宋震武城,败于宋军.双方罢兵讲和
  金天辅三年·金颁行完颜希尹所制女真文字
  西夏元德元年
  1120年 宋宣和二年·宋两浙、江东爆发方腊起义
  辽天庆十年
  金天辅四年·金太祖取辽上京,辽天祚帝逃至西京
  1121年 宋宣和三年 ·方腊兵败被俘,牺牲
  辽保大元年 ·辽都统耶律余覩降金,金大举攻辽
  金天辅五年
  1122年 辽保大二年·金军取辽中京、西京.辽天祚帝逃入夹山,耶律大石、回离保(萧干)等大臣拥立耶律淳称帝,改元建福,旋病死
  金天辅六年,燕京降金.西夏出兵援辽,兵败
  西夏元德四年
  1123年 宋宣和五年·宋以代税钱向金赎回燕山府等地
  辽保大三年·辽回离保还箭笴山自立,号奚国皇帝,改元天复,旋即败亡
  金天会元年·金太祖病死,吴乞买即位,是为金太宗完颜晟
  1124年宋宣和六年 ·宋征免夫钱
  辽保大四年·辽耶律大石率部西走,自立为王.天祚帝率军出夹山,败于金军
  金天会二年
  西夏元德六年·西夏向金称臣
  1125年 宋宣和七年 ·金兵俘辽天祚帝,辽亡
  辽保大五年 ·金完颜宗翰、颜宗望两路攻宋
  金天会三年
  1126年 宋靖康元年·金军攻破开封
  金天会四年
  1127年 宋建炎元年·金军俘宋徽、钦二帝北还,北宋灭亡.宋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是为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
  金天会五年
  1128年 宋建炎二年·二月,金完颜宗翰、完颜宗辅大举攻宋.宋东京留守宗泽联合各地义军,击退金军进攻,旋卒
  金天会六年
  1129年 宋建炎三年 ·金军进逼扬州,宋高宗逃往江南,将行在迁至杭州.宋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旋败.金军渡江,宋廷流亡海上
  金天会七年
  1130年 宋建炎四年·金军迭遭挫败,退至江北.宋军大败于富平,陕西大部遂相继失陷.金纵秦桧归宋立宋降臣刘豫为大齐皇帝,都大
  金天会八年 名府
  ·洞庭湖滨钟相、杨么起义,旋即失败,杨么等率余部继续武装斗争
  1131年 宋绍兴元年 ·宋吴玠军于和尚原大败金完颜宗弼军
  金天会九年
  1133年 宋绍兴三年 ·宋吴玠军败于饶风关.齐军占夺襄汉之地
  金天会十一年
  1134年 宋绍兴四年 ·宋吴玠军于仙人关大败金军.宋岳飞军克复襄汉六郡,东援庐州
  金天会十二年
  1135年 宋绍兴五年 ·金改定政治制度
  金天会十三年 ·金太宗死.完颜亶即位,是为金熙宗完颜亶
  ·杨么起义失败
  1136年 宋绍兴六年 ·岳飞军突击伊洛.齐军攻淮南,战败.岳飞军击退金、齐军进犯,兵临蔡州
  金天会十四年
  1137年 宋绍兴七年 ·宋淮西爆发兵变,郦琼率左护军大部降齐
  金天会十五年 ·金熙宗废刘豫齐国,置行台尚书省于汴
  1138年 金天眷元年 ·正月,金颁行女真小字
  1139年 宋绍兴九年 ·金归宋河南、陕西之地
  金天眷二年 ·金熙宗以谋反罪杀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等大臣,以完颜宗干为太师,领三省事,完颜宗弼任都元帅
  1140年 宋绍兴十年 ·完颜宗弼率金军毁约南犯,宋刘锜军大败金军于顺昌.岳飞进军中原,郾城之战大败金军,宋廷迫使班师
  金天眷三年
  1141年 宋绍兴十一年 ·宋金在淮西会战,宋军胜于柘皋,败于濠州.宋廷罢岳飞、张俊、韩世忠兵权.吴璘军于剡家湾大败金军.宋金议
  金皇统元年 和,史称绍兴和议.岳飞被害
  1142年 宋绍兴十二年 ·宋金划分地界,宋高宗以“臣构”名义上誓表,金册康王为宋帝
  金皇统二年
  1149年 金皇统九年 ·金海陵王完颜亮刺杀金熙宗,即帝位
  金天德元年
  1152年 金天德四年 ·海陵王迁都燕京
  1159年 金正隆四年 ·海陵王图谋攻宋,造战船,籍诸路兵丁及军器
  1160年 宋绍兴三十年 ·宋开始发行东南会子
  1161年 宋绍兴三十一年·五月,金西北路契丹人撒八、移剌窝斡等起义
  金大定元年 ·六月,海陵王迁都汴京
  ·九月,海陵王统三十二总管兵攻宋.十月,金征南万户完颜福寿、完颜谋衍等还军东京,拥立东京留守完颜雍即位,
  是为金世宗完颜雍.宋李宝军于胶西陈家岛海域歼金朝舰队.十一月,海陵王攻宋,采石之战金军渡江失败,海陵
  王被部将所杀
  ·是年,移剌窝斡杀撒八称帝.金爆发济南耿京等起义
  1162年 宋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传位于赵眘,是为宋孝宗赵眘
  1163年 宋隆兴元年 ·东南宋军北上,大溃于符离
  金大定三年
  1164年 宋隆兴二年 ·隆兴和议,宋金重订和约
  金大定四年 ·金世宗遣张弘信等分路通检诸路物力,后又屡次实行通检推排
  1165年 宋乾道元年 ·正月,宋金议和成,宋称侄皇帝,割海、泗、唐、邓、商、秦等地与金,岁贡金银、绢二十万两、匹
  金大定五年
  1170年 西夏乾佑元年 ·权相任得敬胁迫西夏仁宗李仁孝分西南路及灵州罗庞岭与之称楚国;西夏仁宗杀任得敬
  1189年 金大定二十九年·正月,金世宗死,皇太孙即位,是为金章宗完颜璟
  ·二月,诏放宫籍户及奴婢为良
  1190年西夏乾佑二十一年·西夏骨勒茂才纂《番汉合时掌中珠》成
  1191年 金明昌二年 ·十二月,诏罢契丹字
  1194年 宋绍熙五年 ·赵扩在吴太后支持下即位,是为宋宁宗
  1195年 宋庆元元年 ·宰相赵汝愚等被贬斥,韩侂胄掌权,开始实行庆元党禁
  1196年 金永安元年 ·金兵分两路北攻鞑靼
  1198年 三年 ·金将完颜襄等出临潢击退鞑靼,遂起临潢左界至北京路修筑壕障,以御北边部族;西京、西北路亦仿修边堡
  1201年 金泰和元年 ·十二月,修《泰和律》成
  1202年 宋嘉泰二年 ·宋弛庆元党禁
  1206年 宋开禧二年 ·五月,宋军分路攻金,大多失败.十月,金军大举攻宋
  金泰和六年 ·西夏镇夷郡王安全(襄宗)废桓宗纯佑自立.金册安全为夏国王
  西夏应天元年 ·蒙古国建立,铁木真称成吉思汗
  1207年 宋开禧三年 ·宋吴曦据四川叛变,被杀
  金泰和七年 ·宋金开始议和
  西夏应天二年 ·蒙古成吉思汗攻西夏,破斡罗孩城
  ·蒙古遣使招降吉利吉思等部
  1208年 宋嘉定元年 ·宋金重订和约,宋以韩侂胄之首换取失地
  金泰和八年 ·宋史弥远开始专权
  1209年 西夏应天四年 ·成吉思汗攻西夏,围中兴府;西夏襄宗纳女请和
  ·畏兀儿亦都护归附蒙古
  1211年 金大安三年 ·成吉思汗攻金
  西夏光定元年 ·红袄军首领杨安儿复起义于山东
  ·西夏大都督府主遵顼废襄宗自立,是为西夏神宗
  ·哈剌鲁阿力麻里归附蒙古
  1212年 金崇庆元年 ·山东刘二祖起义
  ·金北边千户契丹人耶律留哥叛金,攻隆安、韩州
  1213年 金贞佑元年 ·春,耶律留哥自立为辽王
  西夏光定三年 ·八月,金将纥石烈执中政变,杀卫绍王.九月,金宣宗完颜珣即位
  ·是年,蒙古分三路攻金
  ·西夏军攻金
  1214年 宋嘉定七年 ·金宣宗献子女、金帛,向蒙古求和,迁都汴京,史称“宣宗南迁”
  金贞佑二年 ·宋罢金朝岁币
  1215年 三年 ·蒙古军取金北京、中都
  ·金宣抚使蒲鲜万奴据辽东称天王,国号大真
  1216年 ·成吉思汗还蒙古,遣速不台讨蔑里乞残部
  ·木华黎讨灭锦州张致,取辽东诸郡
  1217年 宋嘉定十年 ·四月,金军攻宋,双方从此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金兴定元年 ·十二月,成吉思汗攻中兴府,西夏神宗留太子守城,走西京
  西夏光定七年 ·木华黎封太师国王,奉命经略中原,专事攻金
  1218年 ·成吉思汗遣术赤征服吉利吉思等部,遣哲别灭屈出律,征服西辽.蒙古军追灭契丹叛人于高丽,高丽向蒙古称臣纳
  贡
  1219年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
  ·木华黎取山西诸路
  1220年 金兴定四年 ·九公封建
  ·蒙古军取不花剌、撒麻耳干等城,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逃入里海岛上,死
  1221年 ·蒙古军取玉龙杰赤及呼罗珊诸城,追击花剌子模算端札阑丁至印度河,札阑丁败逃入印度
  1222年 ·木华黎取陕西诸地,围凤翔
  1223年 ·哲别、速不台败斡罗思、钦察联军于阿里吉河
  1224年 宋嘉定十七年 ·宋宁宗死,史弥远废皇子竑,另立赵昀为帝,是为宋理宗赵昀
  1225年 宋宝庆元年 ·北方义军将领彭义斌攻蒙古军,战死
  金正大二年 ·金、西夏议和成,西夏以兄事金
  西夏乾定三年
  1226年 西夏宝义元年 ·蒙古军取西夏西凉府,围中兴府
  1227年 二年 ·蒙古灭西夏
  ·成吉思汗死于清水县,幼子拖雷监国
  1229年 ·窝阔台即蒙古大汗位,颁大札撒,定中原、西域税法,遣搠里蛮攻打札阑丁
  123年 ·蒙古置十路征收课税所,命耶律楚材主其事
  ·窝阔台、拖雷统兵征金
  1231年 ·拖雷军入汉中,假道宋境攻金.窝阔台取金河中府
  ·搠里蛮灭札阑丁
  ·蒙古军侵入高丽
  1232年 金天兴元年 ·钧州三峰山之战,蒙古拖雷军歼金军,进围汴京.金哀宗逃离汴京
  1233年 宋绍定六年 ·正月,金哀宗至归德,金京城西面元帅崔立政变,以汴京降蒙古.六月,哀宗至蔡州.是年,宋应约出兵与蒙古联
  金天兴二年 合灭金,合围蔡州
  ·蒙古军灭东真国
  1234年 宋端平元年 ·正月,金哀宗让位东面元帅完颜承麟,自缢死.蔡州城破,末帝承麟被杀,金亡
  金天兴三年 ·宋出兵复东、西、南三京,被蒙古军击败
  ·蒙古诸王贵族大会
  1235年 ·窝阔台命建和林城
  ·遣拔都等诸王西侵斡罗思、钦察诸国,阔端、阔出等攻南宋,唐古侵高丽
  ·蒙古括中原诸路民户
  1236年 ·窝阔台以中原民户分赐诸王、贵戚、勋臣,定五户丝制.重新制定中原赋税制度
  ·拔都等灭不里阿耳、钦察诸国.阔端取成都
  1237年 ·拔都等攻入斡罗思
  1238年 ·蒙古考试中原诸路僧、道、儒生
  1239年 ·蒙古征服阿速国
  1240年 ·拔都等攻陷乞瓦等城,征服斡罗思诸国
  1241年 ·拔都分军侵入马札儿、孛烈儿.蒙古军击溃孛烈儿、捏迷思等军于里格尼茨
  ·窝阔台死,乃马真皇后称制
  1242年 宋淳佑二年 ·余玠镇守四川,开始全面推行依山筑垒,抵抗蒙古军的方略
  1246年 ·贵由即蒙古大汗位
  ·吐蕃萨斯迦派法主萨斯迦班弥怛奉召至凉州,次年见阔端,以乌思藏纳里地归附蒙古
  1248年 ·贵由死,斡儿立海迷失皇后称制.拔都召集诸王贵族会议,推举蒙哥为大汗,窝阔台、察合台两系诸王反对
  1251年 十一年 ·宋收复襄阳与樊城
  ·蒙哥即大汗位,捕窝阔台孙失烈门等,穷治其党.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重事,统军南征;旭烈兀总领阿母河
  以西诸地军国重事,统军西征
  1253年 ·忽必烈征大理.旭烈兀出兵西征
  1257年 ·蒙哥亲征南宋,以阿里不哥留守蒙古
  1258年 宋宝佑六年 ·旭烈兀攻陷报达,灭哈里发
  ·蒙哥统西路军入四川.诸王塔察儿统东路军攻宋,不利,命忽必烈统之
  1259年 宋开庆元年 ·蒙哥汗久攻合州不克,死于军中
  ·贾似道援鄂州,向忽必烈求和,忽必烈北还
  ·旭烈兀侵入叙利亚
  1260年 蒙古中统元年 ·忽必烈即大汗位于开平,立中书省、十路宣抚司.罢侵高丽兵.阿里不哥即大汗位于和林城西夏宫,遣阿蓝答儿等
  取关陇地.忽必烈自统兵讨阿里不哥,败之;遣大臣夺取关陇,杀阿蓝答儿等
  ·发行中统元宝交钞
  1262年 三年 ·二月,益都李璮反;七月,败死
  1263年 宋景定四年 ·推行公田法
  1264年 蒙古至元元年 ·七月,阿里不哥降
  ·八月,改燕京为中都
  ·十二月,罢汉人诸侯世守,立千转法
  1268年 五年 ·立御史台
  ·忽必烈用南宋降将刘整策,发兵围襄、樊
  ·窝阔台系后王海都与察合台系后王八剌联兵反元
  1269年 六年 ·二月,立四道提刑按察司
  ·颁行八思巴字
  ·是年,海都、八剌和术赤系后王忙哥帖木儿在答剌速河谷举行忽里台,划分各自势力范围
  1270年 七年 ·正月,立尚书省.二月,立司农司,后改大司农司
  1271年 元至元八年 ·十一月,建国号大元.是年,命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
  1272年 九年 ·二月,改中都为大都
  1273年 宋咸淳九年 ·襄樊之战,正月,元军破樊城.二月,襄阳降
  元至元十年
  1274年 十一年 ·以伯颜为统帅,发大军二十万征南宋.十二月,下鄂州
  1275年 宋德佑元年 ·二月,元、宋在池州下游丁家州会战,宋军大败.元军连克建康、平江、常州等地,进逼临安.文天祥等起兵勤王
  元至元十二年 ·元立阿力麻里行中书省,行枢密院
  1276年 宋景炎元年 ·正月,南宋幼帝赵□请降,元军取临安.五月,益王赵□即帝位于福州,是为端宗.元军入福建、广西
  元至元十三年 ·北平王那木罕所部宗王昔里吉叛,执那木罕送忙哥帖木儿处,以安童送海都处
  1278年 宋祥兴元年 ·宋端宗病死,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卫王赵昺为帝,移驻广东新会海中之崖山
  ·文天祥战败被俘
  1279年 二年 ·正月,元军攻破崖山,宋帝溺死,宋亡

宋宁宗(七):

我国古代四大类书指的是哪几部?

  宋初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文苑英华》
  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四部类书
  中国古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全唐文》
  太平御览/(宋)李昉等奉敕撰.--东京:中文,1980.(R041.51/547 V.1-4)
  太平御览系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李昉等14人编纂,至八年完成,原名太平类编,旋因赵光义欲每天阅读此部书,故易名为太平御览.全书分为天、时序、地、皇王、偏霸、皇亲、卅郡、居处、封建等55部,部下分目.
  每个子目下之资料,系辑录自北齐《修文殿御览》、唐《艺文类聚》、《文思博要》等类书,此些类书今仅艺文类聚尚存.后人可利用太平御览所引经史,以订正今本之谬误.故「存古订伪」为御览之最大功用.本书之索引有:(1)太平御览引得/哈佛燕京学社编.(R012.91/8558 V.23).
  .册府元龟/(明)李嗣京等重订.--台北:中华,民56.(R041.52/6452).
  为宋代王钦若、杨亿等奉敕撰,历时八年完成.所谓「册府」,即古代帝王藏书册之府,「元龟」即「龟鉴」之义,故册府元龟系从历代帝王藏书册之府中,撷取精义,分门别类,使历代帝王将相、士大夫之嘉言懿行,可供君臣治国行事之典范,故初名《历代君臣事迹》,后赐名册府元龟.此书取材严谨,仅及经传子史,不录野史、小说、杂书、家传.此书优点为保存了丰富的史料,尤其所引正史多为北宋以前古本,可以校补现存史书之不足与缺乏.但此书编纂人手众多,故亦出现徵引资料错误、遗漏或互相矛盾之处,且所引书籍未注出处,不便寻检原文,是为其缺点.
  文苑英华:大型诗文总集.宋太宗时李□、宋白、徐铉等编. 1000卷.选材时限与《文选》相衔接,上自南朝梁代,下至五代.作者近2200人.作品近 2万篇,唐人作品占十分之九.分赋、诗等38类,各类中又分为若干门目,比《文选》分目更繁琐.此书选录有滥、缺之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曾指出它所收的唐赋“陈陈相因”,但所辑文献相当丰富.宋初文集的印本很少,此书所收唐人作品,有的全卷收入,有的原集后来失传,给后人的赏鉴、辑佚、校勘、考订等工作提供了资料.
  《文苑英华》于南宋孝宗时周必大、胡柯、彭叔夏 校订后刊行,今存者即此校定本.宋宁宗、明世宗时曾重刻.1966年,中华书局用宋刊残本140卷、明刊本860卷影印,校正了原书的一些错误.同时,还收入彭叔夏的 《文苑英华辨证》10卷和劳格的《文苑英华辨证拾遗》.
  《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总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总集.清嘉庆十二年(1807),清仁宗以内府所藏抄本《全唐文》一百六十册体例未协,选择不精,遂命儒臣重加厘定,由大学士董诰任总裁.董氏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有主编巨书的经验,故非徒以位高而领衔,具体规划皆有裁定. 全书凡六易寒暑,至嘉庆十九年(1814)成书,共计1000卷.和《全唐诗》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编撰力量.先后参与其事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词章之士法式善、周之琦、秦恩复辈,又有渊博学者阮元、徐松、胡承珙等.这一人员组合,对本书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加上时当乾嘉朴学鼎盛之时,编者又可以充分利用内府图书,文章本身也不像诗歌那样流传多歧而容易以讹传讹,所以《全唐文》的质量较之《全唐诗》要好得多. 据黄永年、贾宪保《唐史史料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和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1年11月版)总结,《全唐文》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首先是搜采十分浩博.据清仁宗《御制全唐文序》、《全唐文·凡例》、法式善《校全唐文记》(《存素堂续集》卷二),编修官们曾从《四库全书》中的别集,《古文苑》、《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永乐大典》,释道两藏中广泛搜集唐五代文献,而“天下府厅州县”方志以及“散见于史子杂家记载、志乘金石碑版者”,亦在求访之列.如李商隐文集久失传,清代前期传本注本《樊南文集》都是从《文苑英华》中抄出的本子,而《全唐文》则从《永乐大典》辑出多篇,钱振伦兄弟即据此作《樊南文集补编》的笺注.今《永乐大典》已残存无几,所以《全唐文》的这部分就特别珍贵有用.《全唐文》共收文20025篇,作者3035人,俞樾云“有唐一代文苑之美,毕萃于兹,读唐文者叹观止矣”(《唐文拾遗序》),诚非溢美. 其次是考证校勘较为精密.在小传的撰写上,《全唐文》编者下了很多工夫.和《全唐诗》作者小传相比,《全唐文》作者小传不但更为翔实,而且纠正了前者不少错误.在文章辨伪方面,《全唐文》对于作者有异说的,大都能通过考辨以定去取,而非不负责任地有见必录.如《邕州马退山茅亭记》既见于柳宗元《河东集》,又见于独孤及《毗陵集》,《故东州节度使卢公传》、《杨烈妇传》,李翱《李文公集》、李华《李遐叔文集》两见,悉予订正,前者归河东,后者归李翱. 在文字校录方面,全书《凡例》规定:“碑碣以石本为据,余则择其文义优者从之,若文义两可,则注明一作某字存证”;“金石文字,类多剥蚀而版本完善足信者,即据以登载;其无可据,则注明阙几字存证;惟残阙过甚仅留数字,无文义可寻者,不录”;原书所用《文苑英华》为明刊闽本,“讹脱极多,今以影宋抄逐篇订正,补出脱字”,为例甚善.
  但是本书工程浩大,加之出自众手,因此疏忽在所难免,最为显著的缺憾有两条:一是辑录不注出处,二是网罗尚有不少遗漏.前者已无法补救.后者同治年间古文献学家陆心源掇拾遗文成《唐文拾遗》72卷、《唐文续拾》16卷,出处逐一写明,收文约2500余篇,作者近310人,于光绪年间付梓.其次,在校订上,文字讹误和重出互见较突出,并有人名误、题目误、收录误现象.小传叙述亦间有失实.清代考据家劳格深谙唐事,撰有《读全唐文札记》、《札记续补》共130条,近代唐史名家岑仲勉继撰《读全唐文札记》310条,为其纠谬、正误、质疑,共涉及文章近400篇,作者130余人.
  本书版本主要有:(1)清嘉庆十九年(1814)扬州全唐文局刻本,版入武英殿;(2)光绪时广州重刻本.(3)1983年中华书局影印嘉庆本,并附影光绪时陆心源的《唐文拾遗》72卷和《唐文续拾》16卷,全部断句.(4)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原刊本剪贴缩印,后附陆心源《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劳格《读全唐文札记》、岑仲勉《读全唐文札记》等.

宋宁宗(八):

成语"莫须有"出自何处?原意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出处
  《宋史·岳飞传》:“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历史典故
概述
  在《宋史·岳飞传》里面有如下文字: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十篇
  关于莫须有一事,宋史记载并不明确,宋之著作,关于莫须有的记述有十余篇,但据笔者考究,这十余篇都是互相转述的   1·宋人杜大《名臣琬琰集》卷一三《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沂公赵雄)云:“岳飞之狱,王(韩蕲王世忠)不平,以问桧,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王艴然变色曰:‘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举朝惮桧权力,皆附离为自全计,独王于班列一揖之外,不复与亲.”《江苏金石志》卷一二《韩蕲王碑》记有赵雄所撰文字,但文字有残缺.   2·宋人熊克《中兴小记》卷二九《高宗绍兴十二年十二月癸巳》条下云:“先是,狱之成也,太傅韩世忠尝以问秦桧,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相公言莫须有,此三字何以使人甘心!’固争之,桧不听.……此据《野史》.”显然,熊克这段记述是据佚名《野史》.   3·元脱脱《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云:“狱之将上,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洪皓在金国中,蜡书驰奏,以为金人所畏服者惟飞.”   4·《皇朝中兴纪事本末》卷五八云:“先是,狱之成也,太傅韩世忠尝以问桧,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不明,其事体必须有.’世忠曰:‘相公言必须有,此三字何以使人甘心!’固争之,桧不听.”此处将“莫须有”变成“必须有”.   5·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高宗绍兴十一年八月》条云:“有辅者投书于秦桧,言飞反状已明,桧以书付狱,即致飞于死.既而,弹若朴、彦猷,并罢(自注云:《遗史》)……先是,狱之成也,太傅韩世忠尝以问桧,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不明,其事体必须有.’世忠曰:‘相公言必须有,此三字何以使人甘心!’固争之,桧不听.”徐自明,大约生活在宋宁宗时期,字诚甫,永嘉人,官低位卑.此处作“必须有”,与前引诸书“莫须有”之说稍异.   6·宋人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三《绍兴十二年十二月癸巳》条云:“初,狱之成也,太傅、醴泉观使韩世忠不能平,以问秦桧,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怫然曰:‘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   7·李心传在上引条下,又注引吕中《大事记》云:“飞之死,尤不能厌众心.……而‘莫须有’三字,世忠终以为无以服天下.飞死,世忠罢,中外大权,尽归于桧.于是尽逐君子用小人矣.”吕中《大事记》即《皇朝大事记》.   8·岳珂《鄂国金佗粹编》卷五《行实编年高宗绍兴十一年》条云:“……唯枢密使韩世忠不平,狱成,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相公言莫须有,何以服天下!’因力争,桧竟不纳.”本文通过对大量史料的考证分析,认为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的说法,最初是无名氏作者在《野史》一书中编造出来的,并非历史事实.后人失于考证,辗转抄录,一味承袭不实的传闻,遂使“莫须有”成为秦桧加害岳飞的无理之理.事实上,秦桧打击和加害岳飞的“罪名”是十分清楚和足够的,根本没有必要搬出“莫须有”之词.   9·《鄂国金佗粹编》卷二○《钥天辨诬通叙》云:“韩世忠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为问,而夺之柄,最后……一时附会之徒,如万俟则以愿备锻炼,自谏议而得中丞,王俊则以希旨诬告,自遥防而得廉车,姚政、庞荣、付选之流,亦可阿附而并沐累迁之宠矣.”   10·《鄂国金佗粹编》卷二一《百氏昭忠录》五云:“枢密使韩世忠心不平,狱成,诣桧问其实,桧谓‘飞子云与张宪书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相公言莫须有,何以服天下!’因力争之,桧不纳.”   11·《鄂国金佗粹编》卷二四《张宪传》云:“其在当时,桧,力成此狱者也.而韩世忠不平之问,桧仅答以‘莫须有’,世忠艴然曰:‘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则桧亦自知其无矣.”
抄袭
  可见,关于莫须有的事件,都是宋人转述抄袭而来,行文格式竟然都如此雷同!

宋宁宗(九):

朱熹的思想里有人性本善的一面吗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1]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词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宋宁宗】

宋宁宗(十):

概括朱熹的主要著作其历史地位,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1]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词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主要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清康熙称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21]
朱熹学生黄囗在(《朱子行状》):道之正统,待人而传……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南宋词人陆游: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3]
清初江藩:晦翁是宗孔嗣孟,集诸儒之大成者也.[10]
凤凰网(《理学大师:朱熹》):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朱熹有很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览经史,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他在训诂、考证、注释古籍,整理文献资料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另外,他对天文、地理、律历等许多自然科学,也都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他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官员,他在努力维护那个制度的同时,也能体察民情,反对横征暴敛与为富不仁者,敢于同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不法行为作斗争.在地方官的任期内,朱熹也做了一些如赈济灾荒、鼓励生产等安定民生的有益工作,在封建社会的官员中,不失为一位正直有为的人.最后还应指出,朱熹还是中国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之一.[10]
宋人黄震《黄氏日抄》云:晦庵为《集注》,复祖诂训,先明字义,使本文坦然易知,而后……发其指要.[22]
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李约瑟文集》):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23] .
清人全祖望(《宋元学案.晦翁学案》):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
英国现代生物学家李约瑟:①当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一精心表达的自然体系时,我们不能不承认宋代哲学家所研究的概念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②至少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这一点是不可能有疑问的.③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本文来源:https://www.ahstyy.net/rmyd/153393.html

上一篇:百字令(共10篇)
下一篇:何必(共9篇)

扩展阅读文章

正能量句子网 https://www.ahstyy.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正能量句子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35696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