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正能量句子网 > 说说大全 > 个性说说 > liyu(共9篇)

liyu(共9篇)

来源:个性说说 时间:2018-10-13 点击: 推荐访问:李煜诗词 演员李煜

【www.ahstyy.net--个性说说】

liyu(一):

李煜词的特点是什么

他的词独树一帜,甚为后人称道.其词不用典,不雕饰,直抒胸臆,善用白描和比喻,语言朴素自然,个性鲜明,艺术技巧极高,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 7 5)他降宋时作为界线.前期的词已表现出李煜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写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较健康可读.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宋代王绖《默记》),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意境悲惨凄凉.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李煜: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liyu(二):

李煜的中心思想?
200到300之间

《虞美人》赏析及思索
虞美人宋.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曾存词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虽然存量不丰,但是李煜已可以凭这些不朽词作流传于文坛了.李煜的词可分为两个阶段两种风格,初期他的词作极尽绮丽奢华之能事,可以说是柳永等人柔词风格的始祖,但是当他沦为亡国之君被软禁之后,李煜的词风大变,此变并非形式之变而是内涵之变.这首《虞美人》便是作于他被囚之时,也是这种变化最显著之作.
整首词可分为两段鉴赏,前三句为首,末一句为尾.且看前三句,“春花秋月”,单是这四个字已足可引发多少词人的无限遐思了,但是在此词首句却直言到“何时了”,并用“往事知多少”来表达了对现时美景的不屑.次句先言“小楼”再忆“故国”,即便是报春信的东风,对于身在孤狭小楼身受软禁的作者也不过是掠过心尖的一丝寒意,更是让他有了“不堪回首”之念.既思起故国,自然想起当年“雕栏玉砌”的华美宫室和秀美“朱颜”,故国无恙可叹物是人非,怕是自己终生也无福消受了.前三句中,作者眼观美景思及己身,心中不免油然而生亡国之叹感慨之悲,但是仔细的分析李煜所思所念,却尽是当年避居江南割据一方之时的奢靡享乐,他所惆怅的并不是国破家亡,而是无法再享纸醉金迷的荣华.一个亡国之君身处桎枯之中感悟的不是失国之痛却是这些东西,李煜确实不是做国君的材料,若不是他在文艺上的天赋,怕是可与刘禅比肩了.
且不论他的思绪是否符合为君之道,此词的最末一句可说是千古绝唱,此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是李煜毕生词作的精华所在.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同是以水喻愁的诗句,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李煜于此一句中虽仅仅展示了他无尽忧愁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使读者从中取得了心灵上的呼应,人的愁思固然内涵各异,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无可抵挡呢?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无怪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对于李煜此人,作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败,但是作为文学家他却得到后世景仰,正如后人的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由李煜,我所想的却是政治与文艺的关系.李煜的词,绝少有忧国忧民的政治理念,他只讲求词的本身的美感,断不会为强言国事而打破词韵平仄(这也是我不喜辛词的原因之一),因此他的词篇篇美仑美奂,都是艺术上的精品.这种思想便是“为艺术而艺术”,这才应该是艺术者的最高理念.文为什么一定要“载道”呢?艺术的历史远比政治要早,人类尚在朦胧时便已知道了用舞蹈表达情感,说艺术出现是为政治服务那完全是狡辩.艺术的作用应该是表达人心中最真切的情感而不是表现代表着人性丑恶的政治,如果要在艺术中强加上沉重的主题,这“艺术”已不是艺术,而已沦为了丑陋的工具.倘若李煜的词里通篇是悲亢亡国之痛或是感慨不能与天下争,那么今世艺术史上的李煜,就不过是一个三流的爱国词人罢了.
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
作者能诗能画,只可惜政治上无所成就.本是一国之君,只因一个黄袍加身的后周叛臣便落得个“肉袒以降”成为一介阶下囚.七夕之夜,看汴京车水马龙,自己被囚寓中,回首往事怎能不叹道“问君能有几多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作者慨叹时光太慢.大概是俘前宫里浮华生活使他不思进取.
“往事知多少”长叹一声,开始回忆往事的美好.李商隐有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为慨叹去日美好,来日不多,美好的往事只能成为追忆,当时却只是惘然虚度.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冰凉的东风吹破寄身的小楼也吹破作者思旧的美梦.七夕之夜,正是群星闪烁,人间欢笑何多.离开金陵(南京)来到汴京(河南开封),昔日贵为一国之君,而今只有抬头看看天下共有的一轮明月,思念故都.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思乡的人的诗词中总因月而起思乡之情.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李煜的“月明中”与以上二人不同,李白是潇洒,苏轼豪放而豁达,李煜剩下的只有凄清与无奈.他乡与故乡,可能唯一相同的只有月亮.故国只能回映在汴京的月面中.“举首见日,不见长安”和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有花纹.试想一下,汉白玉制成的台阶栏杆,辉映着清冷的月光,是一幅多么冰冷的图画啊!作者回想故国的宫殿,却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凭记忆来诠释,这样的痛楚,不是陆游的“中原北望气如山”,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只是独属于李煜的满目伤怀,下阕主要写对故国的追思和亡国的苦愁.“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年华已逝,留下的只有已老的宫女.古诗词中有许多慨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但都不如此句.“雕栏玉砌”本是华丽的宫殿,“朱颜”本是多么美丽青春的词语,用在此处立刻就换了一种悲哀的意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是全词题眼,也是千古绝句,广为流传.李煜的愁只能自问自答,因为实在无人与他“对泣新亭”,足见作者的孤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不是周星驰《大话西游》中的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也不是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更不是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周星驰那叫俗文化,像可乐一样只有那么一股子气,后来啥也没有.苏轼此时“故国神游”“雄姿英发”,这一江之水也充满豪气.李清照是个妇道人家,只能是一支哀婉的小溪.李煜的通感用得绝佳.“春水 ”带点花瓣,有形有声有色,把“愁”字立体化了.一个“向东流”,最近的联想是《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但“向东流”含义更深了,东流之水可理解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又可附会成“眼泪汇入长江”之意,可谓“千古一愁”.
这首词里看不出比较猛烈的反抗意识,没有“长使英雄泪满襟”,没有“卷土重来未可知”,只有那种沉郁的哀思.人言“不畏金刚怒目,只怕菩萨低眉”这样自怨自艾的哀愁,一下子惹恼了宋太宗,招致杀身之祸,李煜这首词的感染力可见一般.

liyu(三):

相见欢 李煜的译文(急~)
无言独上西楼……

相 见 欢
--------------------------------------------------------------------------------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②.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③.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是南唐最末一个皇帝,史称李后主.975年,南唐被北宋灭亡,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月.一个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一国之主,忽而变为任人宰割的阶下之囚,景况一落千丈,他的悲痛愁恨乃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领受了人生的悲哀,又直率、真切地把自己的悲哀倾泻在词中,这使他的词“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无论就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来看,都大大超越了前人,达到了小令的最高境界.
[注释]
①相见欢:词牌名.又名《乌夜啼》
②深院锁清秋:深院被清凉的秋色所笼罩.“锁”字暗含着主人公在囚禁生活中的感受,孤独而又凄凉.
③别是一般滋味:有的版本写作“别是一番滋味”.另有一种滋味.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讲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造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liyu(四):

李煜是谁
南唐后主【liyu】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liyu】

liyu(五):

李煜的破阵子所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李煜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赏析
这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 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 李煜
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 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的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105/08/398994_12701907.shtml

liyu(六):

求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

【liyu】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开封时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因其“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 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liyu】

liyu(七):

李煜《乌夜啼》整首词的意思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小词即景抒情.词人感伤暮春时节的春花凋谢,觉得春花遭受风雨摧残,好不凄凉,借此来抒发国破家亡的痛与悲,感叹人生无常、愁恨悠悠.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爱恨情愁总是无穷无尽,但唯有李煜笔下的愁恨更让人为之感动,为之动容.几近口语的寥寥数字,直率而真挚地写出了他作为亡国之君独有的愁怅,随意中尽显词人才情.较之风花雪月,男女之情的愁苦更深、更痛.
“林花”与“春红”本是美好时节春天姹紫嫣红色彩的表征,如此美好,却“谢了”,并且谢得“太匆匆”!“谢了”,觉痛,“太匆匆”就更痛,蕴含着词人对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无限感叹.对林花匆匆凋谢的“无奈”,归结于“朝来寒雨晚来风”.看似大自然对林花的风雨摧残、是自然规律,实则暗喻其国破家亡缘于外力无情的打击.“无奈”写出了复国无望前途渺茫的心境.
下片“胭脂泪”是用拟人的手法,将寒雨打落春花喻女子流泪的胭脂面,这不尤让人想到人面桃花的诗句.花本无泪,乃人有泪,当年的宫娥嫔妃,她们的命运也许正恰如这寒雨打落的春花吧.此泪也应是李煜心灵的血泪,仅仅三字凄惋痛惜之情便跃然纸上.真是让后人赞叹啊!“相留醉”写出人花相依如痴如醉,落花伴失意人.怎奈风雨无情,美景难再.而“几时重”分明是词人盼望美景重现,盼望他昔日惬意的生活能重来.可一切都不可能,“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啊!以恨喻人生、以水喻恨情,人生恨也悠悠,水也无情,滚滚东流.词人仿佛是开闸泻情,出也奔涌,驻也汹涌.
自古以水喻愁恨的诗句多多,如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白的“一水牵愁万里长”等等,而李煜这痛彻肺腑发出的人生感叹奔放中所富含的人生哲理,由于他个人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和他的幽恨才情成就了他的词风转变,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审美意境.

liyu(八):

李煜的《望江南》内容

另外两首是: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其余的与上相同.

liyu(九):

描写李煜的片段
李煜被人称为什么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本文来源:https://www.ahstyy.net/ss/148892.html

上一篇:二字网名(共8篇)
下一篇:班级学风建设(共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正能量句子网 https://www.ahstyy.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正能量句子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35696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