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正能量句子网 > 诗句大全 > 节日诗句 > 白族的风俗习惯(共9篇)

白族的风俗习惯(共9篇)

来源:节日诗句 时间:2018-10-01 点击: 推荐访问:

【www.ahstyy.net--节日诗句】

白族的风俗习惯(一):

白族的风俗习惯作文500

白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白族是最喜欢热闹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种节日不断,数量之多,不亚于中西节并重的香港.著名的节日有三白街、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蝴蝶会、浴佛节等.这些节日代代相传,历史远久、民族风情浓郁,热闹异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 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信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 ,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 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必须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须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 .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白族大理三月街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目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举行.从佛教讲经庙会演变而来,已 有1000多年历史,届时除商贸盛会外还伴有赛马和歌舞等活动,每年参加者数以十万计.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徐霞客在他的记述中赞道:“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人口一百五十九万人.善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白族服饰非常好看,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头饰也很有特色,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冠左边有一缕穗,代表“雪”,他的长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龄).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称男士为“阿鹏哥”(不包括小孩).
白族人待客用“三道茶”来代表对客人的尊敬、热情.三道茶是白族待客礼节.白族人常以“三道茶”款待亲朋.一道茶以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二道茶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味甜香;三道茶是蜂蜜泡开水,味醇甜.因开始喝的是苦茶,喝了二三道茶后,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适感,故有“‘三道茶’乃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云南大理去玩,导游带我们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大厅,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一位白族阿姨看见了我们,就请我们坐下,等候茶.一会儿,茶泡好了,他们请我们先品尝第一道茶,我以为很好喝,就拿了一杯,咕噜咕噜喝了下去,“好苦啊!”我大叫起来,一位白族阿姨见我大叫,就说:“这三道茶一苦二甜三也苦.”我听了对爸爸说:“爸爸,我们走吧,这三道茶很苦,我喝不下去.”爸爸笑着说:“傻孩子,这三道是补血的.”我一听,很惊讶:苦茶也能补血,真是太棒了.我叫阿姨给我把三道茶都倒上,咕噜咕噜地喝了下去,爸爸问我:“感觉怎么样?”“好极了!”我高兴地叫起来.我就这样反复品尝这“三道茶”.感觉真是好极了!
白族的习俗是“三道茶”,你有空,也去那里 尝尝吧.

白族的风俗习惯(二):

白族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

【白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人口一百五十九万人.善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白族服饰非常好看,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头饰也很有特色,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冠左边有一缕穗,代表“雪”,他的长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龄).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称男士为“阿鹏哥”(不包括小孩).
  白族人待客用“三道茶”来代表对客人的尊敬、热情.三道茶是白族待客礼节.白族人常以“三道茶”款待亲朋.一道茶以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二道茶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味甜香;三道茶是蜂蜜泡开水,味醇甜.因开始喝的是苦茶,喝了二三道茶后,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适感,故有“‘三道茶’乃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云南大理去玩,导游带我们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大厅,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一位白族阿姨看见了我们,就请我们坐下,等候茶.一会儿,茶泡好了,他们请我们先品尝第一道茶,我以为很好喝,就拿了一杯,咕噜咕噜喝了下去,“好苦啊!”我大叫起来,一位白族阿姨见我大叫,就说:“这三道茶一苦二甜三也苦.”我听了对爸爸说:“爸爸,我们走吧,这三道茶很苦,我喝不下去.”爸爸笑着说:“傻孩子,这三道是补血的.”我一听,很惊讶:苦茶也能补血,真是太棒了.我叫阿姨给我把三道茶都倒上,咕噜咕噜地喝了下去,爸爸问我:“感觉怎么样?”“好极了!”我高兴地叫起来.我就这样反复品尝这“三道茶”.感觉真是好极了!
  白族的习俗是“三道茶”,你有空,也去那里 尝尝吧.

白族的风俗习惯(三):

白族的特点

  这个要分几方面来说:
  概况:白族,主要居住于云南西北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属典型的农耕民族.
  公元937年,白族首领段恩平在洱海地区建立了"大理国"政权.自那时以来,白族便形成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较接近、居住地较固定的民族.    
  服饰: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基调.总特点: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及黑领褂.女子多穿白色上衣,外套丝绒领褂,以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女帽代表风花雪月哦!
  饮食:喜爱粑粑、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成)等.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制成咸菜、腌菜、豆瓣酱.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菜炒火腿、海菜豆腐汤等.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飞禽和鱼鲜,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腌年猪和乳扇(羊乳点酸水而成)是当地“一绝”.烹调方法多样,口味偏好酸辣,大理白族创造出大理砂锅鱼、柳蒸猪头、乳扇凉鸡、油炸仙人花(仙人掌花)、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生皮、汽锅饭、大理洱丝等一批名食.
  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头道苦茶又称“烤茶”或“百斗茶”,先苦后甘,能提神补气,使人神轻气爽;三道回味茶,放有花辣等佐料,喝了能满口清香,回味无穷.
    "三道茶"--讲究的白族礼仪:白族习惯喝烤茶.烤茶讲究茶具,俗语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巧的瓷杯为上品.白族茶礼分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烧乳扇和红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几粒花椒的蜂蜜花椒茶."三道茶"是白族招待尊贵客人的饮品.
  节日: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白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数量繁多、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乡土节曰,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曰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
  "三月街"--白族的集市:三月街是白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大理古城举行,会期5-10天.三月衔原是佛教的讲经庙会、后来,由于大理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逐渐演变而成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贸易集市和节日盛会.   
  民居:白族住房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村落多建于平坝或依山傍水的山脚地带.白族民居通常以东西轴线安排房屋,重院则按横向的南北轴线深入.大门设在东北角上,主房坐西朝东,和厢房、对斤(照壁)围成一封闭式院落.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其组合形式有"一坊一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井"等.所谓"坊",指的是三间两层的一个建筑单元."一坊一廊"是由一坊带两瓦房组成的小院;"三坊一照壁"是由主房和两坊厢房,加上主房对面的照壁所围成的封闭式院落;"四合五天井"则是由主房、对斤以及两边厢房围成的四合院,除大院外,四角瓦房形成四个小院,组成大小五个天井.除此以外,更大的住宅以院落为单位串列组成"一进两院",以至"一进五院"的群体,称为"六合同春".白族民居建筑充分体现了白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建筑艺术.    
  呵呵~~可以参考参考!

白族的风俗习惯(四):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1.
蒙古族
: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
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
在牧区,
蒙古
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
.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
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2.
回族
:
历史上,
回族人从出生时开始,
就要请阿訇起回回名字,
结婚时请阿訇证婚,
死亡后请阿訇主持殡葬,各方面均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特别在饮食习惯上,回民忌吃猪肉,
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之动物,等等
.(
为了宗教活动和生活习俗上的便利,回民习惯在住
地修建
“礼拜寺”
,
明末清初则统称清真寺,
多围寺而居.

在饮食上,
回族人普遍吃牛、
羊、
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不吃马、驴、骡、猪、狗肉,不吃动物血液和自死动物.尤其禁
食猪肉.回族很讲究饮食卫生,
注意淋浴和洗涤.
走进农村回族清洁整齐的屋内,
往往可看
见门后房梁上吊着一个水罐,
下面有通下水道的浅坑,
这里是人们经常沐浴大净的地方.

时洗脸、洗手,则用汤瓶,而不用脸盆.汤瓶又名洗壶,它最早从阿拉伯传入,现在城里的
回族饭馆,也常挂着一块绘有“汤瓶”的清真木牌,有的还在汤帆”
F
加添“虎图白”棍或
阿文的
“清真言”
,以示这是地道的伊斯兰文化.

回族有两大节日即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源伊斯兰教.斋戒为穆斯林“五功”之一.开斋节即是斋戒期满的日子.一般在回历的第九
个月举行斋戒、斋戒期满,十月一日为开斋节.古尔邦节在开斋节后的第
70
天,回历的十
二月十日举行.
因为十二月十日是教徙赴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
大家宰杀牛羊庆祝,
聚餐联
欢.









3.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
西蒙古族、
藏族自治州、
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
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族人信奉喇嘛教,即
藏传佛教.藏族人身穿长袖短褂,外套宽肥的长袍,右襟系带,脚穿牛皮长靴.











4.
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
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
,它是按照山坡的自
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
在桩上铺楼板建筑.楼上住人,楼
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5.
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
襟上衣的
.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
种煮茶的土陶用具.
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
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

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
喝茶交谈.











6.
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
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
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
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
“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8.
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
男子喜欢戴毡帽,
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
冬天穿黑、蓝色“袷袢”
,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9.
锡伯族

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忌食狗肉.



2










10.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11.
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12.
塔塔尔族

为防止食品变质,每家仓库或院内都垒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
冬天将积雪和冰块放进去,这种食品储藏室叫“帕孜”
,牧区的塔塔尔族适应游牧生活,住
帐篷.











13.
达斡尔族最大节日是春节,腊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扫墓,晚上玩个通宵,大年
初一大家一起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穿上节日服装,逐户拜年.











14.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
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
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
.












15.
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有冷面、泡菜和打糕等.












16.
壮族人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











17.
彝族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
用长数丈的青布包头.
女子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男女外出时都披“擦尔瓦”
,形如斗篷,下缀长穗.彝族
的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










18.
土家族
:
妇女爱穿左襟大袖短衣,滚花边,下着八幅长裙或镶边筒裤,头挽发髻,
喜欢戴耳、项、手、足圈等银饰物.男子穿对襟衣,多扣子.衣料多用土布或麻布,史书上
称为溪布、峒布.











19.
布依族
:
男子大多穿多襟短衣或长衫,
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
妇女大多穿右
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
或系绣花围腰,也有穿大襟大领短袄,
并配腊染百褶长
裙的.在节日里,妇女还戴各种银质首饰,腊染是布依族珍贵的手工艺品.











20.
侗族
:
鼓楼是侗族村寨中别具一格的建筑物,
形似宝塔,
是村民聚会、
休息和娱
乐的地方.各村寨都有鼓楼,有的高达
13
层,颇为壮观.逢年过节,侗族人民便聚居在鼓
楼前的广场上,尽情歌舞.











21.
白族服饰以蓝、白、黑色为主,男女都包头.他们喜欢吃酸、冷、辣味食物,
还爱喝烤茶.白族信奉佛教,洱海地区寺院遍布,曾有“妙香古国”称.











22.
哈尼族人大多信奉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以“龙树”为保护神.几段打了结的
绳子作为账本,被哈尼人珍藏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1957
年,哈尼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
基础的文字.











23.
黎族生活在海南省最南端“天涯海角”地区.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钱铃
双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白族的风俗习惯(五):

大理白族三道茶解说词
大理白族三道茶 较完整的解说词

  【背景资料之一:(历史渊源)】
  “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种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南昭时期(649-902)即作为款侍各国使臣的一种礼遇,明代崇祯十年(1637),我国著名的大施行家徐霞客游大理后,对三道茶曾有文字记栽.他写道“注水为玩,初清茶、中益茶、次蜜茶”因三道茶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所以一千多年以来,始终广泛流传于大理白族民众之中.每当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宾客临门,白族同胞都要以原汁原味的传统饮茶方式款待宾朋,让客人在“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事活动中,品饮茶点、享受茶礼、观赏茶艺、感悟人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习俗与时尚生活必然发生碰撞,古老的民间“三道茶”也必然与现代都市茗饮方式产生摩擦.任何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如果不能不断注入新意,使之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民众,都势必走入死胡同,失去生存空间.基于这种认识,云南大理苍山感通索道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吉小冬先生与茶友们“临古而不泥古”,对传统的“三选茶”表演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他们打破了旧的表演模式,简化了歌舞表演,突出茶艺表演.并且把“三过茶”的人生哲理和表现艺术浓缩提炼为“烤、调、烹”三个字.即烤出生活的芳香;调出事业的主旋律;烹出历史的积淀.改编后的白族三道茶,在幽婉古雅的南诏洞经音乐的旋律中,把白族人民拜天、拜地、拜本主以及崇尚大自然的人文情结融汇于艺术,让客人听其音、观其艺、闻其香、品其味,在浓郁的白族传统文化氛围中,受到艺术玄陶,得到美的享受.
  【背景资料:(基本程序及操作)】
  第一道“苦茶”
  在火盆上支三角架,用铜壶煨开水,将小土陶罐底部预热,待发白时投下茶叶,抖动陶罐使茶叶均匀受热,待茶叶烤至焦黄发香时,冲入少量开水,罐中发出劈啪声.稍后再冲进开水,煮沸一会儿即斟到预备好的牛眼盅内,至半盅,按辈分先后,长者第一,依次一一敬献.按主不喝客不饮的规矩,主人双手举杯齐眉道声“请”, 并先一口饮尽后,客人方可品茗,道谢意.头道茶经烘烤冲泡,汤色如琥珀、香气浓郁,但入口很苦,寓意要想立业,先学做人.要想做人,必先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第二道“甜茶”
  在烤的基础上,加上切细的乳扇(白族特制的一种奶制品)、核桃仁、芝麻、红糖等配制调和后斟入小碗或大茶杯内,八成为宜.二道茶香甜可口,浓淡适中,寓意人生在世历尽沧桑,苦尽甜来.
  第三道“回味茶”
  就是在茶杯中先放入花椒数粒、生姜几片、肉桂、蜂蜜和红糖少许,然后用沸水冲至半杯为宜.客人接过茶时旋转晃动,使茶水与作料均匀混合,趁热品茶.第三道茶其味甘甜中透出肉桂、花椒的清芬与香郁.寓愈着人生苦短、岁月漫长、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回味无穷.【白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的风俗习惯(六):

白族大多生活在哪个地区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 白族少女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元明时曾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传统饮茶方式.

白族的风俗习惯(七):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作文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作文]
今天,我来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少数民族春节习俗作文.那就是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达斡尔族、蒙古族、……长话短说,下面就来给你讲讲吧!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小学四年级作文《少数民族春节习俗作文》.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挺有意思的吧!下次你也可以考考别人的哦!少数民族春节习俗作文550字小学生作文(/)

白族的风俗习惯(八):

白族 作文【白族的风俗习惯】

暑假,妈妈带我去云南旅游,我国有56个民族,在云南省就有51个少数民族。

这使我对少数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喜欢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等民族节日。白族人口数有1万8千580人,在少数民族中白族的人口数排名第15。白族自古以来,白族人民把“6”看得非常神圣,其原因主要有:一说白族是6诏的后裔,6诏年年要给大唐帝国上贡,每诏一份,共6份。大唐也回赠礼品6份,各诏均得一份。所以白族民间往来礼品必带“6”字;一说取汉语“有福有禄”一词之义。白族青年男女订婚的彩礼都得带“6”字。如送钱必须是60元、160元或260元等;送四色礼,一般是名茶1.6斤或3.6斤,红糖6斤或6盒,酒6瓶或6斤,盐6斤或16斤;媳妇生小孩儿娘家送礼,鸡蛋少则60个,多则166个。白族它有自己的语言是白语。

我喜欢白族。

【白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的风俗习惯(九):

火把节的习俗
民族特点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为了子孙和与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

本文来源:https://www.ahstyy.net/sj/146523.html

上一篇:端午作文(共10篇)
下一篇:节日作文(共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正能量句子网 https://www.ahstyy.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正能量句子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35696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