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正能量句子网 > 签名大全 > 幸福个性签名 >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共10篇)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共10篇)

来源:幸福个性签名 时间:2018-10-26 点击: 推荐访问:

【www.ahstyy.net--幸福个性签名】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一):

作文 1选取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真实案例,在有条理的、细致的叙述“分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去展现你或他
人所得到的收获与幸福.文体不限.作文题目《在分享中感受幸福》

合作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我每次和同学合作学习,就得到一次进步,得到一次知识的提高.  


  记得在一次语文课中,老师给我们上了《月光曲》这一课,在我们把课文读熟的情况下,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要求我们四人小组讨论:"贝多芬为什么给盲姑娘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呢?"  


  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一开始,冯永磊说:"应该是听的很认真,所以贝多芬为他又弹了一曲."其他人听了一时间都没有说什么,好象他说的有道理:一向是点子王的  


  郭辉说:"不对,可能是贝多芬弹的有点投入了,为了尽兴而再弹一首."小组长刘安宁想了想,  


  对我们说:"我想是盲姑娘听了贝多芬弹完了一首曲子,盲姑娘听出了贝多芬的曲调,而认出了贝多芬,贝多芬遇到了知音,再为盲姑娘弹一首曲子."我们听了连连点头,都说刘安宁聪明,正在我们夸刘安宁的时候,马老师微笑的走过来,看了看我们说:"你们说的都不错,但刘安宁说的更加全面,有道理,是呀!一位眼睛盲的姑娘生平从来没有看见过贝多芬,只听了贝多芬弹的曲子就能分辨出他就是贝多芬,真是了不起啊!"大家马上明白了,盲姑娘假如不是天天听贝多芬的曲子是不会达到这种程度的.  


  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知识,还让我们懂得了合作愉快的好处.我们在合作中分享了快乐、分享到了幸福.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二):

童话《渔夫的故事》

  ★ 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人教课标版 四年级 下册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湖北省襄樊市衡庄小学 黄泽发
  【教材分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讲的是渔夫无意中救了一个魔鬼,魔鬼却恩将仇报,要杀渔夫,最后渔夫用智慧战胜魔鬼.课文语言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他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
  【设计思路】
  1、本组以“故事长廊”为专题,本课《渔夫的故事》是一篇内容通俗,情节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由于篇幅较长,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故事,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因此,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重点放在从哪儿看出魔鬼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智慧上.
  2、故事通过人物的外貌和对话展示人物的特点,因而要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读出人物不同特点,在读中培养语感.
  3、在概括主要内容,练习讲故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激发读书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字幕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课外时间里,你们有没有读过《一千零一夜》呢?《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学生充分自学,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⑴ 利用生字卡片,多种形式地读生字.
  ⑵ 通读全文.
  ⑶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理清脉络
  1、小组交流:
  故事较长,但过程很清晰,主要分三个部分:
  无意中救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渔夫战胜魔鬼
  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四、投影提示阅读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说说魔鬼和渔夫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
  2、小组交流:
  魔鬼:凶恶,狡猾,愚蠢
  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3、练习读一读划出来的句子.
  五、全班交流
  1、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以要杀了他呢?
  学生可能会被11自然段中,魔鬼的那段话所迷惑.
  教师可点拨:你们相信魔鬼的话吗 联系前后文,找出有关内容说一说.
  2、读一读魔鬼的话,感情魔鬼的凶残本性.(投影字幕)
  3、渔夫又是怎样战胜魔鬼的呢?
  指名说说渔夫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再读一读,从中感悟渔无偿援助机智,聪明.(投影字幕)
  六、读一读
  出示挂图投影,学生多种形式练习读书,培养语感.
  1、分角色读.
  2、表演读.
  七、讲一讲
  指导学生讲故事,重点讲好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部分.可以展开想象,有所创造.
  八、总结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九、课外拓展
  课后阅读《一千零一夜》中的其它故事.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无意中故魔鬼
  魔鬼要杀渔夫 渔夫:机智、勇敢
  渔夫战胜魔鬼 魔鬼:凶残、愚蠢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三):

小组合作事例
谁有关于小组合作的事例啊,

这个
请大家统计一下l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上各种车辆的情况.播放录像,l分钟内经过校门口公路和各种车辆.然后提问:请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全班学生部没有统计好.问同学为什么来不及完成?学生说,放得太快了,能不能再播放一遍.我就重新播放这段录像,再提问:谁来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同学们还是没有完成.那怎么办呢?能不能想想办法?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商量,4人小组合作,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情况.我再重新播放这段录像.现在能汇报一下结果了吗?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后回答:l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的轿车有13辆,公共汽车是6辆,三轮车是9辆,卡车是14辆.为什厶前面二次都没有记下来,这次这厶快能记下来?你是怎样记录下来的呢?学生就回答,我们是四人小组合作统计出的,一人记录轿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公共汽车的辆数,一人记录三轮车的辆数,一个记录卡车的辆数.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四):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 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2、[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3、案例描述
师: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 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 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2+11.5=?)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学生还可能列出11.5+3.2=?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问题讨论
(1). “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
(2)、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案例分析(围绕上述问题分析)

4、案例《9加几》前半节课的教学过程:
⒈创设9+5的情境,列出数学算式.
⒉学生合作交流9+5=?
⒊比较算法多样化,得出“凑十法”.
⒋教师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的为单位,通过摆小棒计算9+6=
9+7= 9+4= 9+3=
笔者仔细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大多数小组同学先写出得数,再摆小
棒,有一个组的同学纯粹在玩小棒.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弄清原因,于是我又出了一些9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口答,每人5题,抽测了十位同学,只有一人算错了1题.问他们怎样算的,多数同学回答,想出来的,在幼儿园里就会算了.位数不少的同学能把“凑十法”的过程说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思考题:1、摆小棒计算时学生为什么先写得数再摆小棒?
2、我们应如何对待书中所安排的动手操作?
案例分析:

5、设计一个你认为较理想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分析.

6、、案例描述:这样的合作有效果吗?
场景1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
场景2
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计划”一课时,在让学生合作制订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一辆大客车可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人,每辆200元.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
场景3 .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老师问道: “是8克吗?”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克.”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
思考题: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场景2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
“5的加法”新授课.教材是这样编写的:
教材编写的意图是:渗透算法多样化的理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那么老师又是怎样理解使用教材的呢?
师:算出一共5只,是用什么方法算?
生1:4+1=5.
生2:4和1组成5.
师:为什么用加法?
生:(无人举手)
师:昨天学习加法,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现在,要把4只和1只合起来,所以该用——加法.
师:算式4+1=5中的4、1、5表示什么?
生:(略)
师:5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生:(脱口而出)用加法.
(教师想要的方法没出来,于是教师要求学生讨论)
师:请四人小组讨论.
生:(学生讨论)
师:谁来汇报“5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生1:用加法.
生2:想组成分解.
(这时教材上列举的三种方法,学生只想到“组成”这一种.于是,教师继续引导)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3:心里想的.
生4:5-0=5(这时,学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师:请你说一说怎样想出等于5?
生5:4和1组成5.
生6:跟他一样是心里想的.
(学生仍然想不出“数数”的方法,这时教师干脆直截了当地“导”)
师:在心里怎样算?先数几?
生7:先数4.
师:再数几?
生7:再数5.
(至此,“用数数的方法来计算4+1=?”终于出来了)
【评析】为了启发学生说出数数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用了十几分钟.在这当中学生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为什么不会想到数数的方法?实际上城市的一年级新生几乎100%接受幼儿园教育.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而且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接轨”,他们教孩子用想组成分解的方法来计算加减法,还让学生天天练习.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达到了提取事实的阶段(即脱口而出的程度),早已超越用数数得到计算结果的阶段.也就是说学生经验中早就淡忘了数数的方法,所以学生想不到数数的方法也就成其自然了.
教师用这么长的时间想达到什么目的呢?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非要学生说出用数数的方法计算“4+1=?”呢?因为这种方法教材上出现了.有些教师以为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种方法.这说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尚未理解,仍然是“以教材为本”、“以教案为本”.
学生在这十几分钟里知识无增,认知水平降低,只有失败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哪个维度来衡量,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可.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在“五个字”(调、改、增、组、挖)上下功夫.调:调整认知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调整练习题;改:改变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改变例题、习题;增:增加让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组:重组教学内容;挖: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
像前面举的这个例子,当学生列式计算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4+1=5,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能想出几种就几种,勿强求.接着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笑笑也在学习5以内的加法,可2+3=?他给忘了,你能帮他想办法算出这题的得数吗?然后可设计游戏和一些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练习.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事可以用5的加法来表示?……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可以把5以内的加减法合在一起上,甚至也可以不教学这部分内容.这样的设计,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7.[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 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8.[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五):

五3班学生不超过50人,小组合作学习时,每4人一组,6人一组,8人一组刚好分完.
问:这个班最多有学生多少人?计算过程要写.【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由题意,人数是4,6,8的公倍数,因为人数小于50 所以共有24人或者48人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六):

论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作文

合作精神,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 很早之前学过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他请七个学生各拉一根线,线的一端连接着一个在瓶子里的彩球,听到哨声便以最快的速度将球从瓶中提出。哨声响了,七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依次从瓶子里取出了自己的彩球,总共才用了3秒钟!这个故事很好地告诉了我们合作的重要性:只有相互帮助,每个人向着统一的目标,才能打开成功的大门。而《周易·系辞上》也提到了这一点:“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而将合作精神放到实际学习中,就是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也确实有效率,有质量,在很多方面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详细谈谈合作学习的好处。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同学们的交际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分工,都有自己的特长。在课堂上,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与进去,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帮助同学的基础上自己也能得到提高,既启发别人,也帮助了自己。就这样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情感、心灵的交流,也提高了自身的社交能力,体验到了被他人接受,被他人信任的快乐。这样就使小组之间越来越成为一个集体,使每一个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唤醒了学生们的集体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成绩,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不再依赖老师,提高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个方面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中。就在这样一个参与与讨论的过程中,同学所吸收的知识也不只局限在了老师教的东西当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因为是自己讨论发现的,也会记忆得更加牢固。这样一来,成绩当然也能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对班级管理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将一个班级分成多个小组,各个小组通过积分制来进行评比,各个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帮助,从而提高了整个班级的实力。不仅在于学习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各个小组都要认真管理好本组的卫生、纪律、作业等,每个小组都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一同促进班级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让整个班级化整为零,每个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而小组之间的每个个人也存在着竞争。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小组合作也将同学们联系起来,互相帮助互相提高,是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同学们良好素质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一如既往的发挥合作精神,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七):

怎样上好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一、关注学生是上好科学课的基础
每次上完课,教师在说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都明显地表达了全面关注学生的愿望,从各个可能的环节来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但是,在课堂现场实施的时候,我们发现,教师仍然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这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紧张和压力.例如,在学生分小组活动时,教师注意到,各个小组的学习进程出现了差异,小组的讨论也非常热烈,他们甚至提出很多的问题.这时,教师的第一个想法可能是:呀,我驾驭不了啦,会不会说我的课堂太乱了,而不是想,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如果教师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就会忙于深入各小组的讨论,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从而灵活地安排下一个活动,紧张感也不复存在.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特别注意关注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以往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专家提出: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认真地倾听、思考,还是神游在外,或者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课堂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还没有习惯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从而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科学课中,教师给出一定量的盐,要求学生想办法使土豆在水里浮起来,学生用的方法是不同的,有的是往水里加盐,有的是把盐倒进去,然后再往里面一点一点地加水.虽然看起来只有很细微的差别,而且都达到了目的,但是折射出来的思维方式不大一样.因为前一种方法极容易导致实验不成功.教师却没有观察和注意到,并进行挖掘,作为科学课的关键点——过程和方法的引导机会,就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
与此相反,另一位老师却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教学行为案例.他在上《把液体倒入水里》一课时,请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溶液倒入水里,并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老师发现,多数学生都按要求做了,只有一个学生将把洗发液和油一起倒入水里,杯子里的液体分成了三层,和别的学生的结果不一样.“你们是怎样做的?”老师问.学生纷纷站起来说,但是这个学生却没有举手.老师直接走到他的身边:“你虽然没有举手,但是,老师还是要叫你.因为你的方法和大家不一样.”学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做法,老师除了鼓励他的做法,还引发其他学生思考:“有什么不一样?”“他的方法可以吗?”
实际上,学生在听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做法时,他的智力是在接受挑战,他的思维是在接受碰撞,尤其是当这种挑战来自同学,而不是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发这种碰撞,并且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并引发创新的欲望.很显然,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已成为教师在课堂上必备的能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获得而不是给予
案例:《比较水的多少》
教师摆出三个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里面装有水的瓶子,问:“谁能告诉老师哪个瓶子装的水多,哪个瓶子装的水少,哪个瓶子装的水居中?”学生在经过各种各样的回答后,得出的答案是凭眼睛观察是不能判定.教师随口说:“目测不准,但我们可以统一标准,比如用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来比较.”
教师的回答非常精彩.但只可惜是老师说的.
新课程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的.很可能,经过引导,学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的.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一分钟,都是有效的.这就是“引导”的价值.“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关键在于怎么教,怎么去引导.教师习惯直接“给”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样的学习才是发现学习,对探究学习的理解过于狭隘.
三、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谈”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只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课室都是嗡嗡声,四个人的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过去了,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
小组合作学习的几大要素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显然,这些要素在上述的课堂上都不具备,那么这样的小组讨论就完全是形式的.一个很具体的例子发生在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上.老师让小组合作测量各种物体的温度.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量的自来水的温度,它的温度是40℃.
”“是吗?”老师再一次问道.坐在旁边的一位学生提醒了一下:“是28℃.”这个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小组里没有人在做记录.这不仅仅涉及到对测量数据的严谨科学态度的养成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正是来源于: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很明显,这样一来,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就被抹杀了.
这个例子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判断,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从而反思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这的确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一些教师所说的,新课程让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也是来自以上原因.教师应该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划,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在要求小组汇报时,也应该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成“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
.教师还可以尝试设一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就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八):

(2014•娄底)实施新课改以来,某班学生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值周班长小兵每周对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分.下表是其中一周的评分结果:

组别
分值90968990918590
“分值”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89,90
B.90,90
C.88,95
D.90,95

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85,89,90,90,90,91,96,
最中间的数是90,则中位数是90;
90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90;
故:选B.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九):

小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识字2教案

《识字2》位于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教材以词串的形式,围绕小学生每天早晨生活常规这一中心内容,将一组组词语组成韵语歌,读起来押韵上口,便于诵读记忆,课文配以相应的插图,图文对照,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是新教材具有独特创意的一块内容.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我将这节识字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会13个生字,其中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健康生活常规的意识.而识字和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识字起步的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龄儿童来说,识字的关键在于建立字形与音形的联系,我充分发挥教材看图识字的优势,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结合平日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边看画面边识字、学词,并相机进行说话训练,力求识用结合.同时还鼓励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通过想象,补充和扩展词串内容,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识字,体验识字带来的快乐,提高识字的效率.
由于《识字2》是学生书写汉字的起步阶段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坚持手、口、脑并用,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记忆字形,掌握常见的基本笔画名称及笔顺规则,让学生在描红、读帖和临写的实际操作中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上学歌》乐曲,师生同唱)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也是和小朋友上学有关的.板书:识字2
2、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字,回忆一下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生字.
【课伊始播放乐曲,让孩子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情感.】
二、读准字词,感知韵文
1、学生各自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反馈指导.
指名逐个儿读词语,重点指导带翘舌音的“上”、“钟”、“穿”、“床”.注意“鸟”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早”的声母是z,不是zh.
3、同桌互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
4、齐读,读出词与词之间的停顿.
【读准字音是识字教学的必要环节,为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诵读词串,认识事物
1、图文联系,认识事物.
(1)自己查找:这12个词语你能在图中找到吗?
(2)老师发词卡,拿到词卡的小朋友读一读,贴在画面上.
(3)集体校对,由贴对的小朋友进行领读.
【学生在游戏中对识字产生兴趣,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又提高了识字的效果.】
2、逐行学习,指导朗读.
(1)指导学习第一行
①师演示太阳、闹钟和小鸟的组合画面,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师相机出示词语:太阳闹钟小鸟
③师范读第一行词,边读词边想画面.
④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过渡: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闹钟正在鸣响,小鸟欢快地叫着,小朋友新的一天开始了.老师想知道你这时候在干什么呢?
(2)指导学习第二行
①出示词语:穿衣下床起早
②说说为什么将三个词贴在同一画面上?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第一行与第二行连起来读一读.
(4)出示第一、二行组合画面,连起来说说画面的意思,能用几个词就用几个词.
【在识字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识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
(5)指导学习第三行
①你起床后会做哪些事呢?(同桌说说)
②指名说,相机出示:早餐洗脸刷牙
③请小朋友为这三个词排列顺序,并连起来说一、两句话.
④师小结:我们说话和做事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否则会让人听了不明白.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⑤齐读这三个词.
(6)分小组学习第四行
①请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三个词,可以看图学词,可以连起来说一、两句话,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②反馈交流,给学得好的小组奖励“阳光娃娃”.
③小结:小朋友每天的生活多有规律呀,这样你一定会学习好,身体好.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被激活.】
四、熟读韵语,指导积累
1、自由尝试将词语连起来读,指出鸟、早、操的韵母是ao,所以,连起来读琅琅上口,听起来很好听.
2、师配乐范读,指导边读边在脑子里放电影.
3、自由模仿读,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4、指名诵读,进行表演.
【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韵文进行表演性的诵读,可以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
五、扩展词语,延伸积累
1、说说小朋友还会接着干什么?(小组讨论)
2、反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词语,课后读读.
【从课程内容方面来说,就是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
六、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游戏:找出生字新朋友,读一读.
2、小组合作,说说怎么记住生字.
3、反馈交流,表扬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4、复习看笔顺表的方法,自己尝试书空笔顺.
5、师指导书写,引导学生看准每一笔的位置.
6、学生书写,进行评比、展览.
【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同时发挥教材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好字的本领.】
七、课堂总结与评价
1、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
2、到课外找一找哪儿也有这些生字.
【熟练掌握知识是学用结合的必要条件,而学用结合又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十):

几种常见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一个个典型的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它要求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任务驱动设计要有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应避免抽象或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使教师和学生都围 绕如何完成一个实际任务来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去探索.如在教PowerPoint插入背景、声音一课时,把教学任务融于一张音乐贺卡 上.把事先准备好的音乐贺卡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头脑中就有初步的印象,接着再分析贺卡的结构:哪些部分是艺术字,哪些部分是普通字,哪些地方是剪贴画,哪些地方是文件中的图片,哪些是文本框,哪些是自选图形,哪些地方还须再进一步地完善,电脑中的音乐、背景又该如何放到贺卡中来.通过分析,学生对本节课 的任务就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时,我们再讲各部分的具体操作方法,讲时以点拨为主,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 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综合能力和审美观点.
小组合作形式教学
自古以来就有人提倡合作学习的观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其 中表示自己的力量是单薄的,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开始,合作学习受到相当的重视,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灌输式的学习方 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呢?
首先是要合理分组,就是把学生从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形成合作小组,就是要选好组长.要选择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担任组长,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组长肩负着分配本小组工作,协调小组成员、指导帮助小组成员的作用.另外是要选好 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有些课,如《网络与道德》这一课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那样效果可能更好一些.这一课是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的,避开了 机房.因为这一课比较适合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而小组讨论的教学如果在机房进行,比较难以控制,座位也安排不好.这样讨论的时候气氛会好一点.谈起网 络,不同层次的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学生眼里的网络世界和成人的是不相同的.这就为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很多精彩的话题.在这一课中,联系实际举了一些案 例,如中学生的网友约会,少年黑客,网吧里的案件等,把这些案例解剖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让同学们去理解《全国青少年 文明网络公约》.
简而言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不是适用于每一堂课的,我们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更应该考虑的是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与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否匹配,是否还有更适合的教学方式.
分层次教学信息技术上机辅导教学,其目的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主动性,激发、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分层次教学手段,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符合学生身心 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分层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所有学生更好的发挥潜能.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 的努力都能实现预订的目标,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发挥潜能,教师应结合他们的实际设计合理的分层目标,既让优生吃得饱,又让差生吃得了.对于基础差的 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并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 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在文字编辑与排版教学单元中,教师讲解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布置学生练习.此时,要重点指导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如 何在文章中设置出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的版式,通过设置出漂亮的版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对学习兴趣很高的学生就可让其在掌握一般方法基础上,充分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某一问题的关注上升为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兴趣,通过 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突出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地方.如在上因特网上信 息检索这课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各自对禽流感的各种知识所产生的种种疑问,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因特网上对所产生的疑问进行检索,从而解决问题,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了信息素养.
以上是我通过培训以及平时教学实际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究,望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总之,在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共同摸索前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ahstyy.net/qm/151440.html

上一篇:单行道歌词(共10篇)
下一篇:性友谊(共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正能量句子网 https://www.ahstyy.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正能量句子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35696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