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正能量句子网 > 热门阅读 > 杂文报(共10篇)

杂文报(共10篇)

来源:热门阅读 时间:2018-11-20 点击: 推荐访问:河北杂文报 杂文报订阅

【www.ahstyy.net--热门阅读】

杂文报(一):

《杂文报》上登过一首仿李白诗的诗作:“朝辞白鹿彩云间,千里莲花一日还,考察才经两站路,旅费已花万余元.”(白鹿,指庐山白鹿书院;莲花,指黄山的莲花峰.)
①从上诗中摘录词语填空.(3分)
这首诗揭露和谴责了一些人以“ ”为名,游山玩水,大肆挥霍国家钱财,糟蹋人民血汗钱的丑恶行径.“ ”和“ ”形成鲜明对比,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②这首诗仿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请写出原诗内容.(2分)
,.,.

考察 两站 万余元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杂文报(二):

剔掉多余的
(1)走进朋友老陈家的院子,就看见一堆刚运回来的树根。老陈埋头其中,弯曲的脊梁,很像一段未经雕琢的树干。
  (2)老陈是我们这带颇有名气的根雕艺人。他的根雕作品,粗犷、写意,蕴意深刻,颇为玩家赏识。
  (3)看见我,老陈打声招呼,继续专注地盯着他的那堆烂树根。只见老陈手扶一段黝黑的树根,由衷赞叹,真是天造地设啊。我好奇地循声看看那段树根,盘根错节,通体黝黑,枯而不烂,与其他树根,并没有多大区别啊。老陈看出我的困惑,笑着说,过半个月,你再来看。
  (4)半月之后,我再去老陈家。只见他的工作室里,多了一件根雕作品:一散发浓须大汉,弓身屈肘,作思考状。美髯如丝,条缕清晰,似可穿风;肘上青筋隐隐可见;埋在腕中的脸,只见半张,额上皱纹密布,栩栩如生,似乎正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5)惊问老陈,这就是那件不起眼的树根雕刻而成的吗?
  (6)老陈颔首。
  (7)再问老陈,你是怎么精雕细刻而成?
  (8)老陈笑了,摇摇头,没这么复杂:“其实,那段树根刚运回来时,我就发现它是一座天然的思想者雕像,而我这些天所做的,只不过是把树根上那些多余的部分,剔掉而已。”
  (9)老陈的话,勾起了我对根雕的兴趣,请问其详。
  (10)老陈随手拿起一段小树根,问我,这是什么?
  (11)我看了半天,茫然,不过是一段根须茂密杂乱无章的普通树根啊。
  (12)它是一只蟾蜍。说着,老陈拿起一把剪刀,将根须贴底剪掉,只留下几根短须;又拿起凿子,将树根上面的枝节全部切掉;然后,用刻刀在树根的主体部分雕琢……一段段根须、枝节,在老陈的刀下纷纷坠落。须臾,老陈将雕刻好的树根托在手上:你再看看,它是什么?
  (13)一只睁着双眼,鼓着腮帮,后脚撑开,作欲跳状的蟾蜍,跃然眼前。
  (14)真是太神奇了。
  (15)老陈收刀,说,很多人以为,根雕是雕刻出来的,错了。一段原始的树根,其本身就是一件作品,根雕艺人无非是发现它,并将这件作品中多余的部分,剔除掉,还其本来面目而已。
(16)老陈深吸一口气,感慨地说:“……”
(17)是啊,把多余的部分剔除掉,剩下来的,就是本质,就是精华,就是真实的自己,这不也正是人生的大境界吗? (2009、10《杂文报》)

20.第(1)段画线的句子用比喻描绘“老陈”,在丰富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作用?(4分)

21.第(4)段和第(13)段对老陈刀下的“思想者”和“蟾蜍”分别作了细致的描绘,你觉得对这两件作品描绘的侧重点和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22.你觉得“老陈”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3分)
23品读全文,体会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及在全文的做用
23题必答其他不答也可以

(1)走进朋友老陈家的院子,就看见一堆刚运回来的树根。老陈埋头其中,弯曲的脊梁,很像一段未经雕琢的树干。
  (2)老陈是我们这带颇有名气的根雕艺人。他的根雕作品,粗犷、写意,蕴意深刻,颇为玩家赏识。
  (3)看见我,老陈打声招呼,继续专注地盯着他的那堆烂树根。只见老陈手扶一段黝黑的树根,由衷赞叹,真是天造地设啊。我好奇地循声看看那段树根,盘根错节,通体黝黑,枯而不烂,与其他树根,并没有多大区别啊。老陈看出我的困惑,笑着说,过半个月,你再来看。
  (4)半月之后,我再去老陈家。只见他的工作室里,多了一件根雕作品:一散发浓须大汉,弓身屈肘,作思考状。美髯如丝,条缕清晰,似可穿风;肘上青筋隐隐可见;埋在腕中的脸,只见半张,额上皱纹密布,栩栩如生,似乎正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5)惊问老陈,这就是那件不起眼的树根雕刻而成的吗?
  (6)老陈颔首。
  (7)再问老陈,你是怎么精雕细刻而成?
  (8)老陈笑了,摇摇头,没这么复杂:“其实,那段树根刚运回来时,我就发现它是一座天然的思想者雕像,而我这些天所做的,只不过是把树根上那些多余的部分,剔掉而已。”
  (9)老陈的话,勾起了我对根雕的兴趣,请问其详。
  (10)老陈随手拿起一段小树根,问我,这是什么?
  (11)我看了半天,茫然,不过是一段根须茂密杂乱无章的普通树根啊。
  (12)它是一只蟾蜍。说着,老陈拿起一把剪刀,将根须贴底剪掉,只留下几根短须;又拿起凿子,将树根上面的枝节全部切掉;然后,用刻刀在树根的主体部分雕琢……一段段根须、枝节,在老陈的刀下纷纷坠落。须臾,老陈将雕刻好的树根托在手上:你再看看,它是什么?
  (13)一只睁着双眼,鼓着腮帮,后脚撑开,作欲跳状的蟾蜍,跃然眼前。
  (14)真是太神奇了。
  (15)老陈收刀,说,很多人以为,根雕是雕刻出来的,错了。一段原始的树根,其本身就是一件作品,根雕艺人无非是发现它,并将这件作品中多余的部分,剔除掉,还其本来面目而已。
(16)老陈深吸一口气,感慨地说:“……”
(17)是啊,把多余的部分剔除掉,剩下来的,就是本质,就是精华,就是真实的自己,这不也正是人生的大境界吗? (2009、10《杂文报》)

20.第(1)段画线的句子用比喻描绘“老陈”,在丰富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作用?(4分)

21.第(4)段和第(13)段对老陈刀下的“思想者”和“蟾蜍”分别作了细致的描绘,你觉得对这两件作品描绘的侧重点和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22.你觉得“老陈”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3分)

23.根据上下语境揣摩一下,第(16)段“老陈”会感慨地说什么?请以老陈的口吻,补全省略掉的内容。(4分)


参考答案:
20.(1)能突显老陈作为根雕艺人的身份;(2)能体现老陈醉心艺术,专心工作的神态;(3)能体现老陈朴实无华、不修边幅的特征。(达到任意两点得4分)
21.对“思想者”的描绘侧重体现外在的精细,可谓须发毕现,目的是为了突出老陈的雕刻技艺精湛;对“蟾蜍”的描绘粗重体现内在的精神和气韵,目的是为了突出老陈深厚的艺术修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
22.老陈是一个醉心艺术事业的人(1分),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是因为他对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2分)
23.提示:可以从人生的梦想、人成长中的困惑、诱惑、负担等不同角度切入,以体现对文章主旨理解的多元化。要适当注意表述的口语化。
示例:小时候,有过很多梦想,想做这做那,根本不现实……人这一生,就是不断地剔除掉一些梦想,也不断地甩掉一些包袱,这样,你才能把自己雕刻成你真正想成为的人。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杂文报(三):

推荐点初中生看的书.要有趣的,《骆驼祥子》那样的就算了

《三毛全集》,《读者》杂志,《杂文报》,《路遥文集》,都很好,对生活写作都有用.

杂文报(四):

“淡抹浓妆务入时,两朝恩遇鬓垂丝.曾经招对趋前席,又见讴歌和口词.好古既能剽甲骨,厚今何苦注毛诗.民间疾苦分明在,辜负先生笔一枝.”的意思

本诗名为《刺郭》,有传闻为梁漱溟所作,后曾遭到否认.
本诗是说郭沫若趋炎附势,先是国民党,后是共产党.说他研究甲骨,又注释毛泽东诗词.民间的百姓疾苦那么多,可是郭沫若不去说,却做这些政治投机,真是辜负了大好的文笔.
郭沫若,早期曾被鲁迅讥讽为流氓才子.后来在我辈人成长时代,堪称文坛泰斗.长期以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的身分,从事政治活动.像他这等文化巨匠,无奈也沦为了奴才学者和马屁文人,放弃了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如此看来,我辈人等纵有惊天的思想和铁铸的人格,也只不过是一粒健康的卫生物而已.从诗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梁对郭的文采还是很佩服的,就是不替黎民百姓说话罢了.
此诗在文革中已经流传开来,其真实作者无从查考,但人们一直传说是梁漱溟先生所作.梁老在世的时候曾予以否认.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首诗是不是梁漱溟先生所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表达出了民众的心声,发泄出了民众的情绪.
在上个世纪,和许多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梁漱溟先生敢说话,孤胆傲世,是一位国共两党都不太喜欢的人物.三十到四十年代,毛泽东已经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老区农民运动中“打土豪,分田地”已经是一种热潮,但梁漱溟、晏阳初等却热衷于乡村建设运动.1936年上半年,朱其华在上海出版《中国农村经济的透视》,代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痛批梁、晏的乡村建设运动为“改良主义”,说“乡建”既不合革命斗争的需要,也难以达到驱逐倭寇的目标.
建国以来的五十多年,中国知识分子逐渐从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梁、晏的认识变得中和了一些.特别是通过许多风浪的考验以后,一些不偏不倚的知识分子开始受到人们的好评.正如李兴濂之介绍,梁漱溟所做评论郭沫若的诗,是相当够意思的.
我们不知道梁漱溟是什么时候做的这首诗,也不知道当年郭沫若在世时是否见到这首诗?但我们清楚的是,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郭沫若虽然在南征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他一直是一个待价而沽的角色,说好听一点叫做择善而从.遗憾的是蒋介石给他的位子小了点,只有到了共产党建国以后,郭沫若才扬眉吐气,和茅盾(曾被追认为1921年的共产党员)、巴金(无须另外提名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等,成为中国文艺界的领军人物.
另有一篇文章给你参考——
《梁漱溟未曾作诗评论郭沫若》
www.xawb.com 2004-10-25
■黄波
郭沫若、梁漱溟都是现代中国的著名人物,有一种说法把两人联系了起来,即传说文革中梁漱溟针对郭氏的某些举动,曾作诗评论.此论流布甚广,近期《杂文报》就有某先生大作《吾爱梁漱溟》,对此发了些议论,持论颇高,可惜论据有误,颇值一辨.
说来这是一件文坛老公案了.几年前《中华读书报》曾刊发过一篇《梁漱溟作诗否》的短文,其中引了文革期间流传且传为染漱溟作的两首旧体诗,同时又指出,这两首诗在《当代诗词》杂志上发表时,熟悉诗坛掌故的编辑为两首诗加了句小注,称梁先生“从不作诗”.那么“梁漱溟作诗否?”相信读毕此文,读者都会发出此一疑问了.
先说说这两首诗.其一是:九儒十丐古时有,而今又名臭老九;古之老九犹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文化有;倘若马列生今世,也要揪出满街走.其二是:淡抹浓妆务入时,两朝恩遇鬓垂丝;曾经招对趋前席,又见讴歌和口词;好古既能剽甲骨,厚今何苦注毛诗;民间疾苦分明在,辜负掌中笔一枝.
这两首诗都很有意思,尤其是后一首稍知建国后文坛状况的人对诗的本事一望即知,读后都会拍案叫绝.这两首诗均作于文革中,针对性极强,也的确符合梁漱溟先生为世人所熟知的那种耿直、狷介的性格,这也许是诗作者和流传者将它托名为梁先生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敬重梁先生的后辈,从感情上当然希望这两首诗的作者确系梁先生,然而感情终究不能代替理性.近日机缘凑巧,北京友人赠我一册《梁漱溟书信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其中两封信分别从正面和反面说明了以上所引的诗实非梁先生所作.一封写于1977年,旧友陈仲瑜“嘱写旧诗”,梁氏书旧作一首后写了段“否识”:“1935年赠陈仲瑜诗,是我一生中惟一的诗词之作,前此未之有,后此亦未之有……”另一封是梁氏回答友人的询问,据梁漱溟之子也是《梁漱溟书信集》的编者梁培宽为此信所加的注,友人在来书中给梁氏抄寄了一首七律,“该诗有‘淡抹浓妆务入时’、‘辜负掌中笔一枝’等句,诡称为‘梁漱溟作’”,梁先生在这首七律旁写了句话:“我一生至今天,从来不会作诗词韵语,此诗当然不是我作的.”梁漱溟先是自承平生只作过一首赠友人陈仲瑜的旧体诗,后又说那首七律不是自己所作,而且这是在几十年老友之间的私人通信中透露的,其真实性不容置疑,以梁先生的个性,如果他是诗作者,他也断断不会曲为掩饰的.
梁漱溟不曾作诗,说他写诗评论郭沫若更无从说起了.也许有人会稍感遗憾吧?宋时古文家曾巩不会作诗被人指为一大煞风景事,而梁漱溟先生是思想家,能不能作几首旧诗实在算不得什么,至于他是否写过那样一首尖锐犀利的诗评论郭沫若,也无碍于今人对这两位前贤作出自己的评价,我们还是尊重历史的真实吧.

杂文报(五):

写作文用得到的论据

1、你可以去购一本《作文话题材料》之类的书.
2、作文第一招:剪报作文助你成功
基本做法是:每天剪报一篇贴于速写本上,旁加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赏析内容,或者是自己从文章内容说开去.每天一页.剪报作文至少有以下几种形式:1、批、评:读完一篇文章以后,对文章的写作艺术(内容、结构、语言、思想)作较为深入的分析,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对文章进行评价与推荐.2、心得:读了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受到的启迪,体会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不拘泥于固定形式,有感而发.3、联想:读完一篇文章以后,从这篇文章的内容联想开去,写作如《从XX说开去》之类的文章.4、参与:跨越时空,体验文章中所描述的时空,或与作者、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此外,我们还可以对原文进行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缩写等多种自我训练.推荐初中、小学生订阅《语文报》,极力推荐高中生订阅《杂文报》.
班级可以开展美文阅读比赛: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推荐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注明作者及出处,文后写一段150字以上的推荐理由.
这项训练既使同学们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大家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有利于同学们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不仅作文水平会有快速提高,阅读能力也会随之“青云直上”!【杂文报】

杂文报(六):

对高中生写议论文有帮助的杂志或报纸
希望是内容即与时事结合,又有哲理和思想的深度

杂文报、杂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这些报刊,还是很适合读的.

杂文报(七):

人生的大与小 阅读 快哦.
一滴露水可以藏海,一片叶子可以知秋,在一水一叶之间蕴含着多少人生况味啊.天空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小鸟裁剪云朵,而人生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有小烦恼小痛苦装点岁月.小烦恼、小痛苦是别在生命旗袍上的一枚胸针,让生命因此格外可爱、值得留恋、更有价值.
广袤的草原上,小草们悄悄在地下握手,成就了一份人间大美;华美的舞台上,小人物相互依偎,演绎了一份人生大暖.感动我们的常常是人间的小善、小爱、小暖.
“小”是生命的原子,“大”是世界的太空.人生的大与小,彼此纤毫缠绕,人生因此有了意义.“小”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看到人生大的那部分;“大”是一块抹布,通过这块抹布,镜子上许多的“小”被抹去.这个道理最适合那些功成名就的人背叛过去时呈现的那副嘴脸.
野心很大的人,胸怀常常很小.心存小善的人常怀大境界.大智慧通常体现在小事情上,小问题常常决定大事情的成败.小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方向,大影响一个人人生目标的结局.
大人物改写历史,小人物支撑历史.一个宏大的目标好比一座巍峨的高山,可是,遮人眼目的有时候不是乌云,也不是烟尘,而是一片不起眼的小树叶,此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谁能忽略微不足道的一叶造成“不见泰山”的严重后果?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我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大会研究小事情,小会琢磨大问题.
“小”是生命的本源,蕴含着一份可爱的本真,因而小孩、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小人物等等,沾着“小”气息和色彩的事物最容易让人动心.不过,小人除外.
小孩子是成人的老师,因为他们直透生命本质的言行,常常揭露了成人世界的世故和虚伪.大人喜欢隐讳地犯错,而小孩常常以犯错的方式揭露事情的真相.值得尊敬的是小孩,应该汗颜的是大人.
大手笔呈现大气派,可大手笔本身就是用小手指、小手腕、小纤毫来运作的.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观一斑而晓豹性.做人处事,与人交际,想知道一个人的品行和境界如何,看看他身上的小斑小点足矣.所以说,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一个人伟岸,并不在于他外表有多俊朗潇洒,更重要的是看他对小人物、小事情、小礼节的态度.
古人说君子不拘小节,现在,世道变了,一个人如果不拘小节,有时候受到的伤害比其他人多.细节伤害,往往隐藏莫大痛苦,这事关人格,事关生命的尊严,事关别人对你人生的画像,最关键的是,事关今后脚下的每一步要走的小路.
在小问题上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比在大问题上举重若轻的洒脱更容易接近成功.小眼睛看大世界,风云变幻,霓虹闪烁,而透过这小眼睛看到的一切最容易摸准这个复杂社会的关节和穴位.
(选自《杂文报》2008年3月)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说.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简要说明.
3.在人生中大与小的问题上,你还能举出一二个事例吗?
4.文中很多话富有哲理,试举一例加以分析.
5.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你是如何看待大与小的?
【杂文报】

希望你能自己做,养成这种习惯对自己今后的一生都有害!

杂文报(八):

初一语文题目,天才来快乐实验 记得儿时一次与小伙伴玩耍闹了矛盾,我大骂对方是笨蛋,他当然很恼火,也骂我是大笨蛋。吵嚷间,我叫到:“上次考试我得了第一名,你是第十七名,你才是笨蛋———大笨蛋!”小伙伴一下憋红了脸,站在那里不动,怒目相向,就快打起来了。 恰巧这时父亲走过来,他严肃地批评我不该骂人,要我当场向小伙伴道歉,然后拉着我回家了。 父亲刚从省城出差回来,带了些东西。他在包里摸出几本小人书给我,我高兴坏了!父亲笑眯眯地瞅着我,说:“还不快去操场,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一下?”我立即跑出门。 吃晚饭的时候,父亲问我:“怎么样?伙伴们眼馋不?”我得意地说:“那当然,那些小人书他们都没有看过!”父亲笑道:“不忙,还有更好的东西给你呢!”我急了:“真的?是什么嘛?” 父亲故意卖关子。直到晚饭后,天黑透,他才将“更好的东西”拿出来———一把玩具冲锋枪!乖乖,我激动得要飞!手一抠,答答答、答答答!还带亮闪闪的红绿灯呢! 父亲仍然笑眯眯地说:“那么,你再去操场上,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一下?”我愣住了,怀疑地望着父亲:“天黑了,哪儿有人呢?”父亲说:“管他有人没人,你一个人也可以去操场上炫耀一下嘛!”我使劲摇头:“一个人炫耀啥?你是怎么啦?爸爸!” 父亲这时才掏出心里话:“儿子,我是给你做实验呢!白天,你拿着小人书,可以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现在天黑了,你有了更值得自豪的冲锋枪,却无法炫耀———为什么?”我没有回答。父亲继续说:“白天我碰见你和小伙伴吵架你拿第一名来炫耀,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这是不对的,他是你的伙伴,是朋友,不要把别人当作自己的炫耀对象,直到有一天,所有的伙伴都离开你,看你还向谁炫耀去?”父亲摸着冲锋枪,说:“如果你在炫耀中获得了心理满足,我看,你该感谢那些伙伴才对,因为有他们在看着你炫耀;如果没有观众,你再了不起,又怎样呢……” 这个“实验”结论已伴随我走过多年。如今,每当我看见别人炫耀自己的财富、地位或其他“值得”炫耀的东西时,我就会宽容地笑笑,想起自己天真而又浮浅的童年。 摘自《杂文报》张小失/文 问题:文中第4段和第7段分别写道:“父亲笑眯眯地瞅着我,说:“还不快去操场,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下?”父亲仍然笑眯眯地说:“那么,你再去操场上,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下?”两个“笑眯眯”,两个问句,意味深长,你品位出了什么?请作点评。 1.两个笑眯眯:------------------------------------------------------------------------------------------------------------------------------------------------------------------------------------------- 2.两个问句:----------------------------------------------------------------------------------------------------------------------------------------------------------------------------------------------

1.两个笑眯眯:-------------------------------------------------------------------------------------------------------------------------------------------------------------------------------------------父亲笑眯眯地瞅着我 父亲仍然笑眯眯地说 2.两个问句:---------------------------------------------------------------------------------------------------------------------------------------------------------------------------------------------- 还不快去操场,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一下? 那么,你再去操场上,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一下?

杂文报(九):

人生的大与小
一滴露水可以藏海,一片叶子可以知秋,在一水一叶之间蕴含着多少人生况味啊.天空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小鸟裁剪云朵,而人生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有小烦恼小痛苦装点岁月.小烦恼、小痛苦是别在生命旗袍上的一枚胸针,让生命因此格外可爱、值得留恋、更有价值.
广袤的草原上,小草们悄悄在地下握手,成就了一份人间大美;华美的舞台上,小人物相互依偎,演绎了一份人生大暖.感动我们的常常是人间的小善、小爱、小暖.
“小”是生命的原子,“大”是世界的太空.人生的大与小,彼此纤毫缠绕,人生因此有了意义.“小”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看到人生大的那部分;“大”是一块抹布,通过这块抹布,镜子上许多的“小”被抹去.这个道理最适合那些功成名就的人背叛过去时呈现的那副嘴脸.
野心很大的人,胸怀常常很小.心存小善的人常怀大境界.大智慧通常体现在小事情上,小问题常常决定大事情的成败.小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方向,大影响一个人人生目标的结局.
大人物改写历史,小人物支撑历史.一个宏大的目标好比一座巍峨的高山,可是,遮人眼目的有时候不是乌云,也不是烟尘,而是一片不起眼的小树叶,此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谁能忽略微不足道的一叶造成“不见泰山”的严重后果?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我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大会研究小事情,小会琢磨大问题.
“小”是生命的本源,蕴含着一份可爱的本真,因而小孩、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小人物等等,沾着“小”气息和色彩的事物最容易让人动心.不过,小人除外.
小孩子是成人的老师,因为他们直透生命本质的言行,常常揭露了成人世界的世故和虚伪.大人喜欢隐讳地犯错,而小孩常常以犯错的方式揭露事情的真相.值得尊敬的是小孩,应该汗颜的是大人.
大手笔呈现大气派,可大手笔本身就是用小手指、小手腕、小纤毫来运作的.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观一斑而晓豹性.做人处事,与人交际,想知道一个人的品行和境界如何,看看他身上的小斑小点足矣.所以说,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一个人伟岸,并不在于他外表有多俊朗潇洒,更重要的是看他对小人物、小事情、小礼节的态度.
古人说君子不拘小节,现在,世道变了,一个人如果不拘小节,有时候受到的伤害比其他人多.细节伤害,往往隐藏莫大痛苦,这事关人格,事关生命的尊严,事关别人对你人生的画像,最关键的是,事关今后脚下的每一步要走的小路.
在小问题上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比在大问题上举重若轻的洒脱更容易接近成功.小眼睛看大世界,风云变幻,霓虹闪烁,而透过这小眼睛看到的一切最容易摸准这个复杂社会的关节和穴位.
(选自《杂文报》2008年3月)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说.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简要说明.
3.在人生中大与小的问题上,你还能举出一二个事例吗?
4.文中很多话富有哲理,试举一例加以分析.
5.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你是如何看待大与小的?
所有的问题不能 “略” 回答问题的亲 注意哦
回答3、4、5题 就OK了

孩子,作业最好自己做.我们团队是帮人解决烦恼的,不是帮人写作业的哦.

杂文报(十):

天河在英语中称为牛奶的路,也称为银河,哪种称呼好

你是说the milky way吗?
the milky way就是银河的意思,但是当时的一个翻译家翻成了牛奶路.鲁迅对这个提出过异议,说应该是鲜奶路.其实翻成牛奶路的话也符合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内容的.有位大学副教授曾在《杂文报》上撰文指出,将英语milkway翻译为“牛奶路”“是形象化的字眼”,并“无大错”.
.扯远了,天河嘛,就是银河,英文galaxy; the Milky Way.什么牛奶路啊鲜奶路,还是银河比较好吧.

本文来源:https://www.ahstyy.net/rmyd/155145.html

上一篇:儿童折纸(共9篇)
下一篇:骑马(共9篇)

扩展阅读文章

正能量句子网 https://www.ahstyy.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正能量句子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35696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