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正能量句子网 > 语录大全 > 伤感语录 > 汪曾祺谈吃(共9篇)

汪曾祺谈吃(共9篇)

来源:伤感语录 时间:2018-11-22 点击: 推荐访问:汪曾祺谈吃pdf 汪曾祺谈吃散文

【www.ahstyy.net--伤感语录】

汪曾祺谈吃(一):

汪曾祺先生散文的特点

  汪曾祺散文的特色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蛐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黏.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汪曾祺谈吃(二):

民俗散文《端午的鸭蛋》作者是汪曾祺,以“______”的特点和______的笔调介绍了家乡______的______——吃咸
鸭蛋,挂鸭蛋络子,表现了作者________.

民俗散文《端午的鸭蛋》作者是汪曾祺,以“_家乡端午 ”的特点和 质 朴 的笔调介绍了家乡高邮咸鸭蛋的 与众不同的几种吃法. ——吃�

鸭蛋,挂鸭蛋络子,表现了作者的童心 .

汪曾祺谈吃(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 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 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 ,也是揸 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人。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里字写得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姓名,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气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会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的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司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作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②揸:把手指伸张开。
小题1: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赵树理喜爱民间戏曲,唱念做打样样都会,一个人能演活一台戏。
B.赵树理的字写得好,是欧体字的底子,结体也很有个性。
C.赵树理写东西从不起稿,考虑成熟,一气呵成,稿子非常干净。
D.赵树理文学眼光独到,有时能使被弃置的好稿起死回生。
小题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6分)
小题3: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8分)
小题4:、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8分)


小题1:C
小题1:第①处:句子结构简单、紧凑,句式短小,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第②处: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边串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6分,每处3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1: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学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显赵树理较真、坚持已见的性格。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意趣横生。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8分,每处举例正确1分,评析3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1:①最后一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在现实在抨击时事,都以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②反映出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诚情怀,使其形象更加丰满。(8分,答对第一点3分,第二点5分。意思答对即可)

汪曾祺谈吃(四):

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原文

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①我和汪老曾有较多的接触.我们《十月》杂志编发过他的短篇小说《岁寒三友》、《露水》以及散文《萝卜》、《烟赋》等.我和汪老一起到南方采风,到湖南娄底讲学,在怀柔水库、中华文学基金会开会,我还到他蒲黄榆的家里拿过稿子.我和汪老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1年4月红塔山笔会期间,俩人共住一室达半个月之久,我面对面地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终身难忘.
②汪老对我说:写作就是写语言.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他年轻时写的作品都能背出来,因为作品的语言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记得《沙家浜》剧本在传阅过程中,有一场戏的稿子丢失了,团里领导和打字员急得团团转.汪老安慰他们,叫他们放心,不要着急.然后,他坐在打字机旁,将这场戏从第一个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个字.
③汪老说:要随时随地注意用文字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他下放到张家口劳动住羊舍时,外面有一带树墙,夜班火车驶过时,车窗里的灯光一一照射在树墙上.怎样描述这种现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这样写的:“车窗蜜黄的灯光,一一照在树墙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你总觉得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刮”字,表示火车灯光的力度和速度.
④汪曾祺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由此可见他对文学语言的重视.
⑤我喜欢写散文,利用深夜长谈的机会,向汪老请教写散文的经验.他告诉我:写散文应克制,要像画画似的留白,不要像小姑娘那样感情泛滥.老头写情书,总归不自然.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团火,熊熊燃烧,但看完觉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写散文需要阅历,没有坎坷,没有痛苦,便写不出好文章.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调.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易自然,写得平淡一点,像家常话,亲切、朴素;当然也可以工笔、繁密,如何其芳的《画梦录》,别有风采,像一丛秾丽的花,“但这样的散文,我写不出来.”
⑥有一次我对汪老说:我不是京剧迷,但对您执笔写的《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的那段唱词特别欣赏,即:“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汪老手里夹了一支烟,凑到嘴边猛吸一口,笑道:“你对这段唱词别太认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组数字游戏.‘铜壶煮三江’,是受到苏东坡诗词的启发.‘人一走,茶就凉”,也是数字概念,它表示零.”
⑦我说:“没有诗词修养,古文功底,是写不出这段唱词的.”于是,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从小就督促他握笔描红,背古文.到了小学五年级,祖父亲自给他讲《论语》,叫他多练毛笔字.祖父说:“你要耐心,把基础打好了,够你受用一辈子.”汪老说:“我13岁那年写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见了叹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祖父见我有了长进,就送我几本名贵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砚.”
⑧在南国的那些春夜里,汪老跟我畅谈西南联大.谈在张家口时农科所叫他画土豆和马铃薯花,画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没有像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留传下来.那部《画谱》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掉了,他十分遗憾.
⑨有一天到了大理,我们在下关市游了洱海,参观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团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会.回到宾馆就寝,汪老把头靠在床栏上,颇为得意地对我说:小张,你知道吗,我之所以写这几篇论述烹饪的文章,是因为我是《中国烹饪》杂志的特约撰稿人.要当一个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新菜、新味来.照着菜谱做菜,绝没有出息.比如油条,你把它剪成一段一段,中间嵌入拌有榨菜、葱花的肉末,再放到油锅里煎,捞出来就特别好吃.这种菜不妨叫做“夹馅回锅油条”,对此我有申请专利的权利.
⑩汪老是美食家.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女作家们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到哪一桌;他爱吃什么菜,女作家们跟着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女士称汪老为酒仙、烟精、文狐.
⑾经过那次相伴,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来,他把出版的《蒲桥集》签上名送给我,还写了一首七言诗,叫我去拿.记得前两句是“独有慧心分品格,不随俗眼看文章”.
⑿汪老的诗好,画好,文好,所以我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位文人作家”.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但就是因为一首新诗《早春》,给他带来了灾难.
⒀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还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一日,徐迟到我的房间小坐,见桌上放着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拿起来翻了翻,突然用书掩住脸,怀着歉疚的心情说:“是我害了他.”我吃了一惊,问他何出此言?他说:“1957年6月,我在《诗刊》编辑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来的一组新诗《早春》.第一首是《彩旗》,只有两句:‘当风的彩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我很欣赏,给他发表在《诗刊》上,这就惹了祸.‘反右’运动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无情批判,说作者诬蔑红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缚的.《早春》的诗题也犯了大忌.费孝通因为《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被划成了右派,汪曾祺的《早春》和费孝通的一样反动,也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如果我不发他这组诗,也许他就没有这样的遭遇了.”
⒁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却始终淡定、幽默、乐观地笑对人生,是许多人的良师益友;他虽未曾高居要职,却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汪曾祺,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汪曾祺谈吃(五):

“文革”时期,著名作家汪曾祺受到不公正待遇,被迫搬进了拥挤霉湿的大杂院.汪老是个随遇而安的人,他把那间简陋的小屋收拾得一尘不染,还用破缸种了一棵扁豆让老伴画画.扁豆藤蔓越长越密,无数蝴蝶一样的小紫花把前屋人家窗户遮得严严实实.
秋天里,扁豆花落了,扁豆长起来,汪老摘了几斤送到前屋人家.当敲开门时他吃了一惊,只见男主人五大三粗,脸上还有刀疤.见了汪老,男主人开口道:能不能送我一幅扁豆花的画?汪老马上答应,回家挑了一幅最好的送给他.后来有邻居告诉汪老:你真是吃了豹子胆,敢把他家窗户遮得密不透风?他是本地地头蛇,坐牢10年,人见人怕——可他对汪老总是极好,在窗口照面,一定会送来一个善意的微笑,那幅扁豆花,一直贴在他家显眼处.
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在圣地亚哥求学.一天,在小酒馆里,两个流氓大打出手,聂鲁达上前劝慰,恶战双方的拳头同时砸向管闲事的聂鲁达,文弱的诗人哪里受得了流氓的拳头?但是.奇妙的一幕出现了:高举的拳头缓缓落下,松开成手掌,并且慢慢地犹豫地伸向聂鲁达:“你是聂鲁达?”诗人点点头.流氓的眼睛一亮,惊喜万分地说:我深爱的女子最喜爱你的诗歌.他注视着聂鲁达,眼睛里面不再有凶恶与杀气,而是充满了虔诚与尊敬.聂鲁达握着他的手幽默地说:你被诗歌打败了.
汪曾祺肯定斗不过地头蛇,聂鲁达也打不赢小流氓,是什么让我们的作家和诗人反败为胜?是诗歌的力量,是艺术的力量,是人世间最纯真的美与爱的力量.每一个人都有着对美与爱的本能向往,这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在人心中最隐秘的角落,总会有一棵扁豆花在幽幽绽放.
1.文章写了两个故事,分别把它们概括出来
2.标题“心中有朵扁豆花”的深刻含义是?
3.“你被诗歌打败了”怎么理解?
4.文章选用独具匠心,你觉得如何,谈谈你的看法?

1、心中有朵扁豆花的含义其实是人心中总会有美好的一面,是能够被高尚的情操所感染的,即使这个人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
2、“你被诗歌打败了”实际上是被爱打败了.
4、文章表达了只要有爱,任何坚硬的心和拳头都会被软化.

汪曾祺谈吃(六):

请结合漫画标题“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充分展开想象,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今夕,人散后,夜凉如水,请珍重加衣.
这几日翻老一代文人的集子,不觉有种翻看老照片的感觉,那个年月战火硝烟,缘别缘散,或是灯火昏黄胡琴咿哑,然而落在笔下,却是岁月沉淀下的一份淡泊.话语间总不动声色貌似闲散,无论是多么激烈的情感,抑或是数十载的光阴,终究不过如琥珀般凝固,泛出微黄的光来.不懂的人,嫌其无味;懂得的人,亦不过一声轻叹.
如周作人写食,郁达夫谈秋,汪曾祺说戏,总是缓和而又平淡,偶有激越,却很快被平和的语言厚重的底色盖住,似乎这就是他们那个时代的节奏.又或许诗是少年时候畅怀的,文是年老之后絮叨的.心境一变,世界亦不一样.庐下听雨,鬓已星星,人生开始滴滴答答,往事如云,也不免要罗嗦一些.
到了丰子恺这里,人们就更要这么说了:唠叨.也还真是很唠叨,我想古往今来,也再也没有一个人,如他这般用扬扬数千字,描写一个人如何吃瓜子了.详细到每个动作都分解,且逐步分析一般人和小女人吃瓜子动作的不同,俨然一部文字的瓜子记录片.你还可以想像他坐在你面前,伸出三个手指,告诉你:中国有不为人知的三大国粹,一是用筷子,二是吹煤头纸,三是吃瓜子.
看到这里难免一笑,但这位老人的可爱之处,也是在此.为了一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第二天就带着学生不远赶往扬州,去寻那瘦西湖上的二十四桥.虽终究不过“沟渠似的小河上的一片小桥”,但这份“稚”与“真”,却已难找.
最初知道丰子恺,是因他是叔同先生的弟子.后来叔同先生作了弘一法师,两人与佛教也终生有着不解之缘,这本集子的名字,也叫做《佛无灵》.丰子恺先生爱诗,也信禅,却不迂腐.听他怒斥那些吃佛教饭的人,倒也痛快:
“信佛为求人生幸福,我绝不反对.但是,只求自己一人一家的幸福而不顾他人,我瞧他不起.得了些小便宜就津津乐道,引为佛佑(抗战期中,靠念佛而得平安逃难者,时有所闻);受了些小损失就怨天尤人,叹”佛无灵“,真‘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据说后来丰子恺先生皈依佛教时,弘一法师为他取法名为“婴行”.“文革”期间,丰子恺遭受折磨,仍坚持作画以付先师所托,终成一部《护生画集》.这位法师婴行,倒真有着一份鲁智深的气度,和一颗如此的稚子之心.
再回来说说丰先生的这本集子,说梦,谈诗,释禅,回忆与师傅的交往,聊聊家里的往事,细述对女儿的感情,琐碎的、淡然的、和缓的,拼凑的是一位老人的闲窗岁月.然闲散之间,可见一身风骨,一颗童心.年月已久,我们却仍可想像那新月如水下,一位可爱的老人,或行或吟,或喜或怒,在他的“缘缘堂”下,如何笑对往事烟云.
其实相比散文,我更喜欢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国画的笔调、百态的人生,干净的构图,意境旷远,颇有古风.在他的笔下,世态炎凉、战事纷争、童真童趣、晨花夜月……无一不可入画,无一不成风景.

汪曾祺谈吃(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闻一多先生
汪曾祺
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张流传很广的木刻像(记得是个姓夏的木刻家所刻),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从拓东路(工学院在昆明东南角的拓东路)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闻先生讲课,真是“神采奕奕”。他很会讲课(有的教授很有学问,但不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考证,讲得层次分明,引人入胜,逻辑性很强,而又文词生动。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第一流的演员。他教过我们楚辞、唐诗、古代神话。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pointism),这样的东西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运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用毛边纸墨笔手摩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昆中北院的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速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他冶印,朱白布置很讲究,奏刀有力。连他的吃菜口味也是这样,口重。他在蒙自住了半年,深以食堂菜淡为苦
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闻先生后来走下“楼”来(他在蒙自,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义无反顾。闻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无半点渣滓的、完整的、真实的浪漫主义者。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
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
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现在有一块碑),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
(选自《修髯飘飘》,有删改)
【注】闻一多于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闻一多先生讲课语言生动,还因为他讲授的内容兼跨文理,所以他的课受到广大文科和理工科学生的欢迎。
B.闻一多先生喜欢用秃笔,他搜集别人笔筒中的废笔,用于研究中国的书法,以便结合中国的书法进行铅笔速写。
C.手摩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是珍贵的文物,闻一多先生却把它随意地钉在黑板上,可见他潇洒刚强的个性。
D.闻一多先生讲课,能够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将晚唐诗与法国的印象派放在一起讲解,这在当时是很新潮的。
E.本文是一篇回忆录,选取了闻一多先生鲜为人知的轶事,叙评结合,凸显人物个性,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小题2:作者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请根据本文分点陈述这个建议的理由。(4分)
小题3:请结合全文,谈谈闻一多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特征。(6分)
【汪曾祺谈吃】


小题1:DE
小题2:⑴在先生牺牲的地方另立胸像,是对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先生罪行的控诉;⑵最好立“铜像”,更能体现先生刚强的个性;⑶“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象征着抗战已经胜利,先生是在抗战胜利之后被杀害的。(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3分,答对三项给4分)
小题3:⑴闻一多蓄须明志,献身民主运动,始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⑵他潜心治学、精心授课,是一位工作投入治学严谨的学者;⑶个性刚强,心口如一;有名士风度,倡导“痛饮酒,熟读离骚”,爱用秃笔,书画冶印洒脱不拘。(答到一处给2分,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汪曾祺谈吃(八):

汪曾祺《夏天》阅读答案.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类还挂着露水(细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风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风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歌,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晴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内浓绿,籽赤红,味谈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蛤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扔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蝈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换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湖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滕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1.文章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夏天的景色?
2.本文写景,特征鲜明.请你从文中任选一个景物,概括其特点.
3.说说下面句子生动在何处.
(1)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2)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晴都是凉的.
4.文章在写栀子花和巴根草时分别引用了山歌和童谣,这样写有生命作用?

从五方面:花、瓜果、蝈蝈、月亮和草
2.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


汪曾祺谈吃(九):

阅读《胡同文化》,完成第后面小题。(共15分)
胡同文化
汪曾祺
①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的方位走向大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②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
③胡同有的很长,如交民巷胡同;有些胡同很短,如一尺大街;有些胡同很宽,如灵境胡同;有些胡同很窄,如小喇叭胡同;有些胡同拐弯很多,如九道弯胡同;有些胡同竟还断断续续,如庆平胡同。到底北京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④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的位置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中的环境更加安静了。
⑤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⑥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⑦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不时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⑧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招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⑨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这其中的精义就是个“忍”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⑩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⑪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⑫每每看到那些消逝的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⑬再见吧,胡同。
(有删改)
小题1:文章①--④段介绍了北京胡同在哪些方面的什么特点?(3分)
                                、胡同形式数量多、                
小题2:文章⑥--⑩段,分别是通过北京人的哪些方面的表现来诠释胡同文化的?(7分)
小题3:从文章⑪--⑫段,你能体会出作者对北京胡同衰败没落持什么态度?结合全文谈谈原因。(5分)

小题1:胡同方位走向正、胡同取名来源杂、胡同位置环境静(每点1分)小题2:通过北京人安土重迁(不爱搬家),理想住独门独院,平常日子过往不多,体现着封闭保守的胡同文化;在吃上物质要求不高,体现着易于满足的...

本文来源:https://www.ahstyy.net/yl/155384.html

扩展阅读文章

正能量句子网 https://www.ahstyy.net

Copyright © 2002-2018 . 正能量句子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356960号

Top